社会分工与通功易事

第三节 社会分工与通功易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较早提出社会分工和通功易事理论的人,在《孟子》中,他与许行的弟子陈相的一段对话系统地阐述了孟子社会分工与通功易事理论思想。

img

《孟子》曰: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zhǒng:至,到)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chán:住房)而为氓(méng:移民)。”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hè:粗麻短衣),捆屦(jù:草鞋),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yōng sūn,饔,早餐;飧,晚餐。引申为做饭)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hè:粗布或粗布衣服)。”“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fǔ:金属制的锅)甑(zèng:用瓦做的茶饭器)爨(cuàn:烧火做饭),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dàn:畏惧)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本指奔波、劳累,引申为陷入困境)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fū:遍)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yuè:疏导)济(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市)漯(tà:漯水,在今中国山东省)而注诸海,决(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周之先祖)教民稼穑(jià sè:春耕为稼,秋收为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商族始祖)为司徒(掌管国家土地和人民教化的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同‘背’,背叛)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jué:伯劳鸟)舌(鴃舌:比喻语言难懂)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击退),荆舒是惩(抵御)。’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ǐ,五倍),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16]

孟子的社会分工理论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独放异彩。劳心劳力的社会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社会分工促进社会产品交换,产品交换必须依循产品的价值法则进行。孟子从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的交换角度,全面论证了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是前无古人的。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晚期,这个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先后通过变法和改革,已经相继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整个社会经济较春秋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商业繁荣的局面。而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最突出的表征之一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产品交换越来越频繁。孟子从发展经济和维护封建统治出发,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社会分工理论和“通功易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