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的民主管理理念

第八节 兼听则明的民主管理理念

广义的民主,即政治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政治保障。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民主”之说,如《尚书》云“天惟时求民主”[54],《左传》云“赵孟(原名赵鞅)将死矣,其语偷(不实),不似民主”[55]。但这些“民主”是“民之主”的简称,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民主意义有别。孟子思想中充满民主理念,孟子只讲仁政,不讲等级出身,一切都必须服从于仁政的最高政治目标,凡是行仁政的都可为王,贵族行仁政就可取国君而代之,国君不行仁政,倒行逆施,残害百姓就是独夫民贼,人人皆可得而诛之。武王伐纣,孟子不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弑君,而认为是合乎正义地诛杀一个残暴的独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56]。“诛”与“弑”一褒一贬,含有特定的、鲜明的政治道德含义。臣下无理地杀害君主,儿女杀害父母等视为“弑”,合乎正义地杀死罪犯则为“诛”。按身份,周是商的诸侯国,周武王还是商纣王的臣属,但周武王杀掉商纣王,孟子却认为不是“弑君”,明确地指出这不过是除掉了一个独夫民贼罢了。这种立场和解释在孔圣人那里是不可想象、不能接受的,而孟子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故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孟子第一个从根本上颠覆了帝王专制时代忠君不贰的政治要求,“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君王圣明,臣罪当诛”的奴才政治逻辑在孟子这里是根本行不通的。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他对民主最大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命题,同时还制定了民主的政治原则来保证老百姓的权力和利益。关于民主的原则,孟子与齐宣王有一对话:孟子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57]孟子对齐宣王说:我们平时所说“故国”,并不是指那个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可大王您现在却没有亲信的大臣了,过去所任用的大臣,现在也不知为什么离去。齐宣王问:我应该怎样识别那些缺乏才干的人而不用他们呢?孟子答道:国君选拔贤能,如果非用不可,甚至会把原本地位低的人提拔到地位高的人之上,把原本关系疏远的提拔到关系亲近的人之上,这一定要谨慎行事。因此,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确信;众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能确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果然是贤才,然后再任用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确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确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真的不好,然后再罢免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该杀,不可确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该杀,还是不可确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真的该杀,然后再杀他。所以说是全国人杀的他。能这样做,才可以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孟子在此至少明确三个问题:一是所谓“故国”,是指有故臣在怀念曾经立于朝且建立功勋的国家,可大王您现在却没有亲信的大臣了,过去所任用的大臣,现在也不知为什么离去,在他们心目中已经没有“故国”了;二是齐宣王没有选贤任能,没有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三是在提拔任用、解除职权、杀人判刑要务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只是听信左右亲信和众位大夫之言,没有广泛听取国人之意见,老百姓就不认原先的父母官了。后来我国长期流行的“父母官”的说法,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孟子在这里列举了三种情况:可用、不可用、可杀的判断,依据就是“国人”的意见,“国人”在此就是孟子常说的民,即老百姓。在此孟子强调的就是要遵从民意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民主管理理念。

img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有民主精神无民主制度。孟子关于民主原则的看法,实际上就是国家大事归根结底应该由全体人民说了算,这是典型的民主精神。与孟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存在着城邦民主的政治制度,但缺乏民主精神,因为希腊的这种民主制度明确剥夺女性和奴隶的民主权利,民主只能是城邦中少数自由人范围内的民主,那是不彻底的民主,或曰伪民主。孟子提出的民主原则显然更彻底、更具有普世价值。作为思想家的孟子,其倡导的民主的原则、民主的精神,是后世民主制度建设的思想源泉和理论依据。

孟子管理思想中,人性本善的理论依据、人际和谐的理想境界、义利统一的价值追求、执中用权的管理方法、选贤任能的用人原则、携众乐乐的多赢思维、以德服人的德性控制、兼听则明的民主理念,极具个性,充分展示了孟子的管理智慧,对当今管理仍富有指导意义。


[1]参阅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所著的《企业的人性面》(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孟子·告子章句上》。

[3]《孟子·告子章句上》。

[4]《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5]《孟子·告子章句上》。

[6]《论语·学而》。

[7]《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8][法]亨利·法约尔著,迟力耕、张璇译:《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9]《孟子·离娄章句上》。

[10][美]雷·怀尔德:《管理大师如是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第166页。

[11][美]米切尔·拉伯夫:《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66—70页。

[12]《孟子·离娄章句下》。

[13]《孟子·离娄章句下》。

[14]《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15]《孟子·万章章句上》。

[16]《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17]《孟子·万章章句上》。

[18]潘成烈、虞祖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3页。

[19]《孟子·离娄章句下》。

[20]《孟子·尽心章句上》。

[21]《孟子·万章章句上》。

[22]李学勤主编:《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25页。

[23]《孟子·离娄章句下》。

[24]《孟子·尽心章句上》。

[25]《孟子·离娄章句上》。

[26]《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27]《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28]《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29]《孟子·尽心章句下》。

[30]《孟子·告子章句下》。

[31]《孟子·告子章句下》。

[32]《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33]《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34]《孟子·离娄章句下》。

[35]《孟子·离娄章句上》。

[36]《孟子·尽心章句下》。

[37]《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38]《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39]《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40]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59页。

[4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第14页。

[4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第14页。

[43]张觉:《荀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73页。

[44]《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45]《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46]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

[47]《论语·子路》。

[48]《论语·为政》。

[49]《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50]《孟子·尽心章句下》。

[51]《孟子·尽心章句上》。

[52]《孟子·尽心章句上》。

[53][美]米切尔·拉伯夫:《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66页。

[54]李学勤主编:《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58页。

[55]李学勤主编:《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124页。

[56]《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57]《孟子·梁惠王章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