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和谐论

第三节 和谐论

《说文》:“和,相应也。”就是相互呼应,协同一致。《广雅》:“和,谐也。”而“谐”则是“大家一同发声”且“异口同声”,所以和即谐,谐亦和也。中国古代圣哲倡言:“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12]“百姓昭苏,协和万邦。”[13]“首出庶物,万国咸宁。”[14]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1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1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17]。孟子所言“和谐”是指人与人和谐交往,社会和谐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孟子在价值观上遵从孔子“和为贵”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社会和谐理念。那么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什么?社会和谐的核心是什么?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