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人论世

孟子曾对万章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孟子说:闻名乡里的贤达之士,自然想与整个乡的贤达之士交朋友;闻名全国的贤达之士,自然想与整个国家的贤达之士交朋友;闻名天下的贤达之士,自然想与整个天下的贤达之士交朋友。如果认为与全天下的贤达之士交朋友还不够,又可追论古代贤达之士。如果吟诵他们的诗,研读他们的书,而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就是注重与古人交朋友。孟子所谓尚友古人,即通过诵读古人的作品以获得教益;而要正确领会作品的精神实质,单从作品本身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加以考察,全面把握。当然,这并不是脱离作品本身。“知人论世”与“以意逆意”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联系作者生平与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王国维《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所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2]王国维将“知人论世”作为理解古人作品的金钥匙。而反过来通过理解作品,也可窥测作者的思想与其社会环境。孟子就“尚友”问题提出“知人论世”的思想。“尚友”,即注重人际交往,与人为友,与人为善,不仅要广交今世之朋友,还要与古人为友。与古人为友,既要“颂其诗,读其书”,又要“知其人”、“论其世”,因为“颂其诗,读其书”是知其所言,而“知其人”、“论其世”则是知其所处所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朱自清在《诗言志辨》中说:“至于‘知人论世’,并不是说诗的方法,而是修身的方法。‘颂诗’、‘读书’与‘知人论世’原来三件事并列,都是成人的道理,也就是‘尚友’的道理。”[3]实际上孟子将“知人论世”既视为一种“修身方法”,又视为一种“说诗方法”,朱自清是真正读懂了《孟子》。尚友古人,即通过诵读古人的作品以获得帮助,吸取教益;而要从古人作品中获得教益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诗歌作品的真情实意。若就诗论诗,仅从作品本身来分析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情感生活,及其所处的具体环境等加以考察。然而,尽管孟子的“知人论世”学说是针对“尚友”问题提出来的,但此处的“尚友”关键在于“尚论古之人”,“古之人”已不复存在,要了解“古之人”,首先要读其留下的作品,就是“颂其诗,读其书”;若要真正理解古人之诗、书,还要“知其人”、“论其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思想品格、道德修养、艺术才能和风格,以及其所处时代和当时的心境,方能深入地“论古之人”。孟子在此实际上提出了文学鉴赏、批评的理路与方法,“颂诗”、“读书”是第一层次,还处在鉴赏层面;“知人论世”是在鉴赏基础上的批评,属第二层次;只有进入到第二层次才能真正把握古人文章的意蕴与境界。“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紧密相关的,“意”和“志”都具体附着于“人”和“世”,有其独特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便将陷于主观片面,而不能正确地评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