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专心有恒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1]孟子说:君王的不明智不足奇怪。即使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让它曝晒一天,寒冻十天,也是不能生长的。我与君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一旦离开,那些持与我仁政观点相反的人就来了,即使我的规劝使君王的仁心善念有所萌生,那又有什么用呢?比如下棋,只是一种小技艺而已;但如果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好的。弈秋,是一个下围棋的知名高手,如果让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听弈秋讲课,另外一个人虽人在课堂,心却想象天鹅就要飞来,幻想拿起弓箭去射杀它。虽然两人一同学习,但结果后者比不上前者。是因为后者的智力比不上前者吗?自然不是!孟子在此强调学习需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他以下围棋作比,下围棋虽是小技艺,若不能一心一意,专心致志,那也是学不好的。

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心猿意马,那也无法使之学有成就。所以学习是否有成就,不取决智商高低、聪明与否,而是取决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取决于个体对学习的专心程度。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孟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32]山间小道经常去走就变成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走,便会被茅草所堵塞。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停下一个时期不用心学习,学到的知识也会遗忘。因此,学习者要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学习态度,“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33]。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冷却十天,也不可能正常生长。孟子反复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若“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枉然一生。孟子还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34]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水,就停止挖掘,结果等于没挖,这说明有为者必须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就如同挖井,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挖下去,总有一天能够见到清泉。说明有为者必有恒心,取得最后成功者必是不断“掘井”者。目标不明确、意志不坚定者,往往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恒心。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凡事往往越是到了临门一脚,越是艰难,因此即使走到了九十里路的地方,也要当作刚刚走了一半,这样才会感觉剩下的十里路不太艰难,否则,这最后十里路走得会比前面任何一个十里路都更加艰苦、更加漫长。若能坚持到最后一秒,就能到达目的地;若稍有畏惧或松懈,必然前功尽弃,导致失败,“犹为废井也”。
拿破仑曾说:“达到目标只有两种途径:势力和毅力,势力只有少数人拥有,但是毅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却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实行的。它沉默的力量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最终无法抵抗。”[35]“美国人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怕失败。他们在事业上竭尽全力,毫不顾及失败,即使失败也会卷土重来,并立下比以前更坚韧的决心,努力奋斗直至成功。”[36]这与孟子“持之以恒”的思想是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