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结 语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1]孟子指出:言语浅近而意义深刻的,是善言;操守简要而影响广大的,是善道。君子言语,讲的虽是平常事,但道理就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修养自身而能使天下太平。孟子强调“言”务“近”而“指”务“远”。“言近而指远”并非专门讨论文学艺术,孟子在这里主要谈“君子”的操守问题,那就是要“善言”、“善道”。孟子所说的“言近”,就是希望君子不仅要言善,还要用通俗易通的语言表述出来;但同时要“指远”,就是要蕴涵启迪读者、发人深省的道理。“言近”是对君子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君子以“辞”达“志”的必由之路,而“指远”才是君子“言近”的目的。

《孟子智慧》一书,力求语言浅近,贴近现实生活,探寻《孟子》精蕴,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孟子之“指远”,启迪贤者修身、齐家、立业、兼善天下,让孟子智慧之光照耀有志者的人生之路。孟子思想博大精深,非一人一时所能了然圣心,只能“窥一斑”而无法“知全豹”。所以欲“知全豹”者,还需精研《孟子》本文,方可得其真谛。

《孟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稀有矿藏,不同时代的人,根据需要,可以从中挖掘出利国利民的宝藏。美国的中国学家安乐哲(Roger T.Ames)称孟子思想为“普世伦理”,也就是说孟子思想影响古、今、中、外。换言之,孟子思想影响昨天、今天,还将光耀明天。


[1]《孟子·尽心章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