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性善论

第一节 性善论

中国古代思想家非常关注什么是人性、人性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告子说“性无善恶”,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尽管思想家的人性观有所不同,但都是在探究人性的本源问题,都在探寻引导人们向善、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路径。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1]孟子见当时为太子的滕文公,竭力推崇贤明君主尧舜,并倡言人性善。那么孟子是如何证明人性是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