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赋轻役有利于生产

二、薄赋轻役有利于生产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7]孟子认为: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食有节制,用依礼制,财物将用之不尽。孟子强调薄赋税,既能富民,又有利于发展生产,民富国才能强。“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8]古代有征收布帛的赋税,有征收粮食的赋税,有征发人力的赋税。贤明国君只会征收其中一种,缓征其他两种。如果同时征收两种,百姓就会有饿死的;假若同时征收三种,就会出现父子离散,生死离别的悲惨景象。孟子主张对农民的税收要有节制,不应该使农民劳苦一年,无所剩余,这不仅不能扩大再生产,反而会造成农民颠沛流离,以至于死亡,使劳动力受到摧残,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不利于统治。孟子警告统治者,要薄赋税,轻徭役,不能取民无制,更不能取民无度;不能在老百姓耕种、管理、收获繁忙的季节征徭役,否则会影响田地收成。必须“不误农时”,让民有“恒产”,民方可安居乐业,衣食足而知礼节。否则,路有饿殍,父子离散,民怨而暴,国将不国。

img

孟子不仅要求统治者“薄税轻役”,还提出“省刑罚,薄税敛”,这是孟子仁政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经济、道德的多重意义。“薄赋税”,可使百姓富足起来,粮食多得如水火,年年有余,家家用之不尽,盗抢犯罪之人就少了。孟子“薄赋税”思想是在当时捐税多如毛,苛政猛于虎的状况下提出的。孟子强调“轻徭役”、“民事不可缓”,就是希望统治者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征调农民服徭役应当做到“不违农时”,即不在春播、夏锄、秋收的大忙时节征徭役,保证农民在农忙时节把主要精力用在农田上,“不失其时”,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方可保证“谷不可胜食”。孟子提出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者要善待百姓,不要盘剥他们。孟子认为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