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统一的管理价值追求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影响着企业中的每一件事,包括决策、组织形象设计、员工形象设计以及业余文化生活。企业文化应是组织内部非常有效的凝和剂与内驱力,而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的价值观又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它制约与支配着企业的宗旨、信念、行为规范和目标追求。在企业的价值观中,涉及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社会公利和企业自身利益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同,将影响企业对发展方向的把握、经营战略目标的设定,也将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否认,企业是营利组织,想要赚钱是理所应当、必须的,但是,如果企业以利当先,见利不见义,只是一味地挖空心思地赚钱,不顾公利,不顾服务对象利益,那么,企业必将堕入不受社会欢迎之列,即使其有一时繁荣,终会因内外环境恶化而走上绝境,这一点,已经被许多企业的兴衰历史所证明。

孟子主张义先利后,义利统一。首先,孟子主张先义后利。他认为人的行为应以义为准绳,不能以利为标的,否则会出乱子。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12]意思是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孟子又云:“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13]认为不符社会行为规范和不属最佳行为方式的事,通达的人都不会去做。《孟子》还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14]孟子告诫梁惠王: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如果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地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在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千辆,在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百辆,他们的拥有不可谓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一定会抛弃父母,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一定不会顾及君王。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孟子在此就是强调先义后利,以义获利。其次,孟子反对见利不见义的行为,但这并不是说不重视物质利益,也不是反对追求合理的、合乎“义”的利。“好色,人之所欲……富,人之所欲……贵,人之所欲。”[15]换言之,财富、地位、美色都是人们所想得到的,孟子对这一点是肯定的,不过,他希望“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16]。孟子还强调取利的原则,他说:“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17]认为合乎道义的利益,取;不合道义的利益,不取。这一点对个人而言很重要,对企业就更加重要,因为企业肩负着社会责任,所以企业管理的价值追求,必须坚持“义利统一”原则,方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欣欣向荣。
义利关系,即义与利孰轻孰重的问题,是价值观的核心。现代管理学认为,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企业的经营目标、宗旨和方向归根到底是由价值观来决定。成功的企业几乎都把先义后利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信念,反对见利忘义或先利后义。目前国内外许多优秀企业先义后利、义利兼顾的价值理念与孟子的义利观是一致的,或者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义利观。国际优秀企业的价值理念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利润应该成为企业科学、合法、合乎情理管理的副产品和必然结果,但利润并不是企业经营的终极和唯一目标,因为企业的根本使命在于谋求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也惟有努力完成根本使命时,利润才会变得更重要和更有意义,也才能得到国家政体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和声援。比如青岛海尔集团把“振兴民族工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就得到国家支持和舆论声援。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说:“利润高的商品并非就是好商品,只有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才是好商品……客户的效益第一,联想的效益第二……企业获得效益必须建立在客户获得效益的基础上,利人方能利己。”[18]总之,世界上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成功,与其遵循“先义后利,义利统一”的价值理念有密切的关系,这也证明了孟子义利观具有“普世”价值,即孟子“先义后利,义利统一”的价值观,不仅影响中国,也影响世界;不仅在昨天、今天有意义,在未来仍会显示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