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经济智慧
2025年09月26日
第二章 孟子经济智慧
孟子生活的时代,经过春秋战国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灭亡了,仅剩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诸侯国,它们之间仍然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这一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称雄,相继变法,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的是让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如魏国用李悝,秦国用商鞅,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废除了旧的世袭禄位制度,把禄位和宅田赏赐给对国家有功的人士,把国家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通过变法,各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显著。但各诸侯国的国王为了称雄天下,大力扩军备战,征募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提高税收比例,加大百姓负担,阻碍并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孟子就是在这一政治、经济极其复杂的时期,在和各诸侯国的国君讨论治国之道时,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的经济思想。
孟子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很多具有开创性,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主张在生产活动中要尊重自然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上,孟子既主张实行自由开放的经济,又强调政府宏观调控;在产权理论上,孟子提出“恒产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支持私有财产制度的理论;在财政税收上,孟子主张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希望根据国家实际需要和农民实际收成来确定税率的高低;在社会分工上,孟子论述了农业与手工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分工的必要性和相互依赖性;关于商品价格,孟子已经有了模糊的“价值”概念,已经具有价值决定价格的理论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