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贤任能的惜才用人原则

第五节 选贤任能的惜才用人原则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孟子身处诸侯纷争、硝烟四起、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已经充分认识到尚贤重才、选贤任能的重要性。孟子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26]将重用贤能作为立国兴邦的重要条件。孟子又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27]为我们描绘了“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美好图景。孟子曾对齐宣王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28]孟子高瞻远瞩,将世代建立功勋的官宦之家视为国家的鲜明标签。若君王不能选贤任能,其危害是深远的。孟子曰“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不信仁贤,则国空虚”[2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0],将选贤任能上升到政废国亡的高度,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知人善任、选贤任能、广聚英才彰显管理者的大智慧和高境界。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31],为世人增添了在逆境中奋起的动力,从另外的角度讲,也启示领导者选人用人要拓宽视野,“英雄不问出处”。

img

如何才能知人善任呢?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32],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群众路线”,重视群众的呼声。怎样才能“任能”呢?孟子主张依据社会分工,量才适用各尽其能,“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33],再优秀的人才也不可能事事精通,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使用人才应该用其所长,用当其时,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孟子还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34],“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35]。孟子认为:懂得道理的人教导不懂道理的人,有本事的人教导没本事的人;因此人们乐意自己有贤能的父兄长辈。天下正道畅行,日常的生活要求就要服从社会伦理道德准则;具小贤者就要服从具大贤者。孟子的意思是:让德才素养高的人影响带动素养相对低的人,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尽可能放大人才效应。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36]意思是说:不信任仁人、贤人,国家的人才就会匮乏;不讲礼义,那么上下关系就会混乱;没有好的行政管理,国家的财用就会贫乏。国家的政治统治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安定,民富国强。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国家兴亡的关键就在于尊崇人才,重用人才。所以孟子说:“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37]就是说行仁政者就会获得荣耀,行暴政者就会遭受耻辱;如今有人憎恶耻辱而又不行仁政,就好像是憎恶潮湿又居住在沼泽地一样。如果想摆脱耻辱,没有比重视仁德而尊崇贤士更重要了,使贤明的人有相应的官位,让能干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在国家无内忧外患时,趁此时机,修明政治法典。纵使邻有大国,也必然会畏惧它。反之,如果国君不能贵德尊士,贤者无位,愚者占位,能者无职,庸者在职,这个国家就有失民灭国之危险。所以孟子又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8]说明国君只要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都有相应的职位,那么天下德才兼备之人都会高兴,就会愿意在这样的朝廷里供职。如此就能无敌于天下,天下无敌的人,是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如此还不能称王天下,那是没有的事。

孟子倡导的“贤者在位,能者在职”[39]的用人原则,强调贤德的人应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干的人应委以重任。识人用人,公允的标准是德才兼备。春秋时齐国贤相管仲曾提出选人用才三原则:“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40]认为选人用人的主要参考因素是:德、功、能,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德、能、勤、绩、廉五项当中的三项。在用人问题上,如果让品德高尚的人处于低位,就是浪费人才;让品德低下的人处于高位,就会误国误事并产生错误的用人导向;无功劳者享受厚禄,有功劳的人就得不到激励;无才能的人委以重任,有才能的人就会被埋没。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曾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41]才能是品德的资本,而品德是统帅才能的。也就是说德与才之间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42]司马光认为: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多了。告诫统治者,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小人,在危难时,必然祸乱朝政。荀子亦曰:“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43]认为用忠于事业、能团结人、亲近百姓、受人信任、能战胜各种困难的人,就能平治天下;用忠于事业、热爱百姓、依法办事、有应变能力的人,就能使国家强大。这与孟子“贤者在位,能者在职”都是一个道理,都是倡导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换句话说,要想有位,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超群的人;堪当重任者,除了贤德之外,还必须富有智慧,需有水平、有能力、讲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