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的接种免疫理论

二、受众的接种免疫理论

根据相关的质量以及检测标准对食物进行等级划分,我国食品等级可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三类。海底捞所提供的食品属于最低级别的无公害食品,所以消费者对其安全期待也处于一般水平。

(一)食品安全法的普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关于食品经营者的安全标准要求如下:

(1)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3)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4)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5)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6)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7)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9)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0)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可见海底捞的两家门店主要违反了此法第三十三条的(2)和(5)。此法从2015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2)和(5)属于2018年修订时新增条目范畴。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家从心理上本能排斥这些潜在风险,尽管暂时没有受到实质性伤害。

(二)接种免疫理论作用

接种免疫理论原意是指如果一个在无菌环境中长大的人,突然被暴露在细菌环境中,身体就会很容易被感染。那是因为这个人没有任何抵抗力(resistance)。要获得抵抗力,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运动锻炼、休息等;但也可以经过一种预防接种(inoculation)的方式,即有计划地接触处于微弱状态下的细菌环境,从而刺激个体抵抗力的发展。

传播学者麦奎尔和帕帕乔吉斯指出[1],当人们接收到对其基本信仰的攻击和对这些攻击的反驳后,将发展出一种普遍性的抵抗力,使基本信念即使遭到不同方式的攻击,也不可能改变。在宣传过程中,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负面宣传为辅的方式可以增强正面宣传的传播效果。消费者在近年来经历了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之后,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负面新闻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接受度和心理预期,当其降低了对现实的期待之后,对于食品安全领域发生的坏消息,就不会有过于强烈的抵触情绪。

海底捞的就餐卫生环境和食品生产环境的问题属于级别较低的一种,虽然相关报道给消费者展示了具体图片,证明大家的就餐环境存在潜在的健康威胁,但并未受到显著伤害(截至《法制晚报》暗访海底捞报道发稿,尚未发现有关消费者因就餐海底捞而发生疾患的公开报道),并且在食品卫生安全与消费者伤害之间没有显著关联事实,只是存在潜在威胁,所以消费者根据自己日常积累判断,认为其对于身体的伤害较小,而对于心理的伤害较大,与此同时,这种心理伤害又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减。这也是为何海底捞虽然面临食品安全卫生危机,却可以平安渡过“险情”的原因所在。每一个企业、每一次危机,都具有矛盾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