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反映社会问题而引发争议

二、广告反映社会问题而引发争议

(一)从创意与表达角度分析

从上文提到的滴滴专车广告创意来看,企业是想通过父母审查女婿的场景,来传达“滴滴司机审核严格”这个点。它从社会现象出发,让原本单调的滴滴产品广告变得更有趣味。这点很符合泰国广告的一贯做法。由家长审查这个主题来表现滴滴对司机的审查,这个广告创意看起来不错。但从广告剧情来看,其选取的审查女婿的标准并没有体现出有多严苛,反而有过于片面的嫌疑。毕业证除了代表学历高,也可代表求学的艰辛;多张金卡除了代表殷实的物质条件,也可代表工作经历复杂。广告剧情没有经过深挖,所以展现出来的效果也显得过于片面。企业方认为“滴滴这条广告完美利用了新女婿初见岳父岳母这一社会现象,用父母近乎严苛的择婿标准来类比滴滴司机严格的审查制度,巧妙传达了‘安全’这一品牌诉求”,但从故事表达与产品关联度的视角来看非常牵强。

(二)从价值观角度分析

广告片呈现的通过一些“硬件”证书、银行卡、与名人的合影就能评判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这难免让观众有“这父母就是势利眼”的感慨。看到女婿一摞银行金卡,其态度180度大转弯,最后皆大欢喜,容易让人得出结论:择婿标准落在了女婿是否“有钱”上。从获得家长的认可,到滴滴广告的画外音出现,其传达的价值观有失偏颇。

这条广告,以学历证书、房产证、银行卡来代替人品、性格、样貌,间接表达了男友安全可靠,值得托付一生。但最后滴滴亮出身份证、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以验三证来说明滴滴的审查严格就难以服众,从滴滴出现的“安全问题”来看,恰好是“不止于三证”,还有司机的“人品”问题。不是有三证就安全了,还有规范的监督和司机的职业道德水平。在择婿问题上,也不仅仅是有资产证明就万事无忧,还有爱,还有心,还有很多金钱没法衡量的东西。

从男方小陈先后晒出的“软件和硬件”来看,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具有反讽意味。小陈后来掌握主动权,没等女方父母发问,直接晒出自己的高配硬件,让女方父母刁难不成。可以说这是一则讽刺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广告,但搭载了“滴滴”的新服务特征,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三)从实际效果分析

在微博下面的用户评论中,有人认为“滴滴所说的审核严格”与实际不符,其中车型不符、说脏话、身份证莫名被注册的评论较多。批评其三观不正的原因是,此广告赤裸裸地表达了金钱至上的观念。父母前后态度的变化,让人情感产生巨大冲突。不过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认为它“三观很正”,这就是中国男女相亲时女方父母的实际要求。也有女方家长表示:“我承认,因为担心女儿以后的生活而很现实。但其实人品也很重要。”这也是广告片存在争议的地方。

2018年5月6日,一名空姐在郑州搭乘滴滴顺风车时遇害。3个月后,一名温州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时遇害。除了这两起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的案子,还有数起滴滴顺风车司机骚扰和侵害乘客的事件曝光。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行业,由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滴滴出行的实际管理和对司机资格审核把控并不像广告片所承诺的那样“安全可靠”,消费者用生命的代价在呼唤企业重视用户安全以及规范共享出行平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