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 第一章 我们的家园——地月系
    • 一、太阳系的起源
      • 1.地球的起源
      • 2.月球的起源
      • 历史回顾:“阿波罗”计划
    • 二、矿物的起源与演化
      • 1.制造地球
      • 2.黑色地球
      • 3.红色地球
      • 4.白色地球
      • 5.绿色地球
    • 三、生命的起源
    • 四、地球的未来
    • 五、月亮对于人类的意义
      • 1.没有月球,我们可能对宇宙知之甚少
      • 2.没有月球,日落后我们什么都看不到
      • 3.没有月球,每天将很短暂,甚至没有树木
      • 4.没有月球,就不会有季节变化,甚至不会有复杂生命
      • 5.没有月球,海水将没那么咸,生命也许不会出现
      • 6.没有月球,就不会有山脉,甚至不会有稳固的陆地
      • 科技前沿:中国探月工程
  • 第二章 不速之客——近地小行星
    • 一、小行星
      • 1.按照运行轨道分类
      • 2.按照光谱特征分类
      • 探测方法:如何发现小行星?
    • 二、近地小行星
      • 1.阿莫尔型
      • 2.阿波罗型
      • 3.阿登型
      • 4.阿提拉型
    • 三、小行星探测现状
      • 1.“伽利略”号(Galileo)
      • 2.“尼尔”号(NEAR-Shoemaker)
      • 3.“隼鸟”号(Hayabusa)
      • 4.“罗塞塔”号(Rosetta)
      • 5.“星尘”号(Stardust)
      • 6.“深空-1”号(Deep Space 1)
      • 7.“曙光”号(Dawn)
      • 8.“嫦娥-2”号(Chang’e 2)
      • 9.“隼鸟-2”号(Hayabusa2)
      • 10.“奥西里斯-雷克斯”号(OSIRIS-Rex)
    • 四、近地小行星的探索价值
      • 1.太空旅行的理想跳板
      • 2.有待开发的矿藏
      • 3.解开生命起源之谜
      • 科技前沿:行星防御实验
  • 第三章 星际移民地——火星
    • 一、火星探测
      • 1.地面观测
      • 2.飞越型探测器
      • 历史回顾:早期飞越型火星探测
      • 3.轨道飞行器
      • 4.着陆器和巡视器
      • 科技前沿:中国“天问-1”号火星探测任务
      • 5.载人火星探测
    • 二、火星概况
      • 1.地质
      • 2.地貌
      • 3.水文
      • 4.大气
    • 三、火星地球化
      • 1.营造大气
      • 2.提高温度
      • 3.建立磁场
  • 第四章 ET外星人——地外生命
    • 一、费米悖论
    • 二、搜寻地外文明
      • 1.探测外星无线电信号
      • 历史回顾:Wow!信号
      • 2.向外星文明发送信息
    • 三、银河系中的文明数量
    • 四、地外生命的藏身之所
      • 1.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 2.太阳系内可能有生命的地方
      • 名词解释:海底热液喷口
      • 3.太阳系外可能有生命的地方
    • 五、外星植物的颜色
      • 1.为什么地球植物是绿色的
      • 2.为什么植物主要反射绿光
      • 3.为什么叶绿素吸收蓝光和红光
      • 4.为什么叶绿体不把光全部吸收
      • 5.外星植物应该会是什么颜色
  • 第五章 地球2.0——系外行星
    • 一、系外行星的探测简史
      • 1.第一颗系外行星
      • 2.第一颗绕主序星的系外行星
      • 3.第一颗凌星系外行星
      • 4.第一个多行星系统
      • 5.第一颗位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 6.第一颗超级地球
      • 7.第一颗环绕两颗恒星运行的行星
      • 8.第一颗位于宜居带内的地球大小的行星
      • 9.发现距离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
      • 10.发现7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红矮星运行
    • 二、系外行星的类型
      • 1.气体巨星(Gas Giant)
      • 2.类海行星(Neptune-Like)
      • 3.超级地球(Super-Earth)
      • 4.类地行星(Terrestrial)
      • 历史回顾:对系外行星的早期探索
    • 三、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
      • 1.径向速度法
      • 2.凌星法
      • 探测方法:如何判断系外行星是由岩石构成的?
      • 3.直接成像法
      • 4.微引力透镜法
      • 5.天体测量法
      • 6.脉冲星计时法
    • 四、系外行星搜索项目
      • 1.CoRoT(2006—2013年)
      • 2.Kepler(2009—2018年)
      • 3.TESS(2018年—至今)
      • 4.HARPS(2003年—至今)
    • 五、如何找到地外生命
      • 科技前沿: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确认其第一颗系外行星
  • 第六章 太空礼花弹——超新星
    • 一、恒星的演化
      • 1.恒星的诞生
      • 2.主序星
      • 3.恒星的命运
    • 二、历史上的超新星
      • 1.超新星SN 185
      • 2.超新星SN 393
      • 3.超新星SN 1006
      • 4.超新星SN 1054
      • 5.超新星SN 1181
      • 6.超新星SN 1572
      • 7.超新星SN 1604
      • 8.超新星SN 1885A
      • 9.超新星SN 1987A
      • 10.超新星SN 2006gy
      • 科技前沿:车轮星系中的超新星
    • 三、超新星爆发机制
      • 1.白矮星吸积爆炸(Ⅰa型)
      • 2.大质量恒星核坍缩(II型、Ib型、Ic型)
      • 名词解释:标准烛光
    • 四、超新星的星际作用
      • 1.重元素的来源
      • 2.在恒星演化中的作用
    • 五、近地超新星的影响
  • 第七章 隐藏的终结者——黑洞
    • 一、黑洞的提出
      • 名词解释:逃逸速度
    • 二、黑洞的分类
      • 1.恒星级黑洞
      • 2.超大质量黑洞
      • 3.中等质量黑洞
      • 4.原初黑洞
    • 三、黑洞的组成
      • 1.奇点(Singularity)
      • 2.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
      • 3.吸积盘(Accretion Disk)
      • 4.多普勒光束(Doppler Beaming)
      • 5.光子环(Photon Sphere)
      • 6.喷流(Particle Jets)
    • 四、黑洞蒸发
    • 五、如何寻找黑洞
      • 1.观测恒星的运动轨迹
      • 2.吸积盘和喷流
      • 3.引力透镜
      • 4.引力波探测
      • 科技前沿:天文学家拍摄了第一张黑洞图像
  • 第八章 明亮的天体城邦——星系
    • 一、银河系
      • 历史回顾:世纪大辩论
    • 二、星系类型
      • 1.哈勃分类法
      • 2.活动星系
      • 科技前沿:银河系普查
    • 三、大尺度结构
      • 1.星系群(Galaxy Group)
      • 2.星系团(Galaxy Cluster)
      • 3.超星系团(Supercluster)
      • 4.星系墙(Galactic Wall)
      • 5.宇宙网(Cosmic Web)
    • 四、星系与暗物质
      • 1.暗物质的发现
      • 2.暗物质的探测
    • 五、星系的演化
  • 第九章 一切的一切——宇宙
    • 一、宇宙模型
      • 1.牛顿静态宇宙模型
      • 2.奥伯斯悖论
      • 3.爱因斯坦有限无界宇宙模型
    • 二、哈勃定律和宇宙膨胀
      • 1.哈勃定律
      • 名词解释:红移
      • 2.宇宙大爆炸
    • 三、宇宙的历史
      • 1.宇宙暴胀
      • 2.大爆炸与核合成
      • 3.复合时期
      • 4.黑暗时代
      • 5.第一代恒星
      • 6.再电离
      • 7.未来
      • 历史回顾: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 四、宇宙的组成
      • 1.普通物质
      • 2.暗物质
      • 3.暗能量
    • 五、平行宇宙
      • 1.第一层平行宇宙
      • 2.第二层平行宇宙
      • 3.第三层平行宇宙
      • 4.第四层平行宇宙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