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近地小行星

第二章 不速之客——近地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之初残留下来的岩质天体,绕太阳运动,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中心(MPC)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31日,已经发现了1 251 417颗小行星,但这只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部分。小行星总数估计有数百万颗,但是其中只有少数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千米,所有小行星的质量之和不及月球质量。第一颗小行星是意大利天文学家朱塞普·皮亚齐(Giuseppe Piazzi)于1801年发现的谷神星,它的正式名称是1 Ceres。谷神星曾经是最大的小行星,但是在2006年,IAU将谷神星定为矮行星。现在最大的小行星是灶神星,直径约为530千米。

少数小行星近乎球形,但是大多数小行星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小行星的表面基本都是坑坑洼洼的或者布满陨石坑。当它们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时,也会自转,有时非常不稳定,在前进时会翻滚。已知有超过150颗小行星有一个卫星(有些有两个卫星)。还有双小行星系统——两个大小大致相等的岩石体相互绕转,以及三重小行星系统。1997年发现的小行星女凯龙星(10199 Chariklo)甚至有一个环系统,这是继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之后,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发现的第五个环系统。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或加速了恐龙的灭绝。现在,小行星威胁依然是悬在人类头顶上的一把剑。近地小行星中,大约有2.5万个,一旦撞击地球,就能摧毁一座城市,这些小行星是人类生存的隐患。目前,面对小行星的威胁,人类已经化被动为主动,尝试用撞击的方式改变小行星的轨道(DART任务)。这次撞击成功为后续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未来如果真的有小行星要撞击地球,人类已经有了应对之计,可以改变小行星的轨道,以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