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2.0——系外行星

第五章 地球2.0——系外行星

太阳系外行星,简称系外行星(extrasolar planet,exoplanet),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自20世纪90年代天文学家首次证实系外行星存在,截至2023年2月1日,人类已经在3917个行星系统中发现了5243颗系外行星,另外还有近万颗等待确认的候选者。研究表明恒星周围有行星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例外(图5-1)。平均每颗恒星至少有一颗行星,这意味着在距离地球50光年的范围内,可能至少有1 500颗行星。估计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地球大小的行星至少有100亿颗。

图5-1 “开普勒-11”行星系统示意图

系外行星的大小各不相同,有比木星大的气体巨星,也有像地球或火星一样大的小型岩石行星。有的系外行星表面温度可以让金属沸腾,有的表面温度太低以至于成为一个冰封的世界。它们可以紧紧围绕恒星运行,以至于一“年”只相当于地球的几天——也就是只需要几天时间就可以绕它们的恒星公转一圈。它们甚至可以同时围绕两颗恒星运行。一些系外行星没有自己的太阳,它们是流浪者,徘徊在银河系永久的黑暗中,而且这些不围绕任何恒星的流浪行星,总数可能极为庞大。

随着系外行星的不断发现,自然令人联想到,它们当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问题。天文学家估算,在浩瀚宇宙中,宜居行星的数量就和汪洋大海里的水珠一样多。宜居行星在宇宙中并不是特例,而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地球这颗小小的蓝色行星可能并不唯一,甚至根本不稀奇,只是众多宜居星球中的一员而已。如今很多天文学家都相信外星生命应该存在。当然,有生命存在和有智慧生命存在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