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有限无界宇宙模型

3.爱因斯坦有限无界宇宙模型

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做的考查》,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宇宙观,指出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有限无边界的空间中,描述这个空间的几何不是欧氏几何,而是黎曼几何。在这个宇宙模型里,现实的三维空间是一个无边界空间,无论向哪个方向运动都永远走不到尽头,不可能遇到边界。宇宙中所有位置都具有同等地位,宇宙没有中心。但是,由于宇宙中充满物质,存在引力场,根据相对论,宇宙的三维空间是弯曲的、有限的,这就可以摆脱奥伯斯悖论的困境。我们可以将有限无界宇宙和地球表面类比,想象一下地球表面,地表显然是有限的,可是没有一个地方是中心,也没有一个边界,在地球表面朝任何方向移动,都不会遇到边界。

爱因斯坦一开始用引力场方程描述的宇宙是动态的,可爱因斯坦所处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宇宙应该是静态的。为了得到一个稳定的静态宇宙模型,他在引力场方程中加了一个常数项。那个常数被称为宇宙学常数,可以用来产生一个斥力,以抗衡引力,保持静态宇宙。1929年哈勃对星系的观测结果确立了宇宙膨胀的事实,爱因斯坦放弃了宇宙学常数,并称之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20世纪末的超新星观测结果显示,宇宙在加速膨胀,科学家推断应该存在一种斥力在驱动宇宙加速,而原本用于抗衡引力的宇宙学常数正好可以作为暗能量的候选者,宇宙学常数再次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