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奥伯斯悖论

2.奥伯斯悖论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那么宇宙中的物质如何分布?如果天体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那么这样的体系是不稳定的,会由于引力作用而坍缩,这样宇宙就不会是静态的。如果无限宇宙中均匀分布着无限多个恒星,也会出现问题。1826年,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奥伯斯(Heinrich Olbers)偶然发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矛盾:如果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且均匀地分布着恒星,则在这些恒星的照耀下,地球上的夜空应当无限亮。即便考虑星际尘埃的消光效应,以及远处的恒星被近处的恒星遮挡,夜空至少应该和太阳表面一样亮。直观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无限宇宙中均匀分布着恒星,那么当你仰望夜空,你的每一条视线最终必然会遇到一颗明亮的恒星(图9-2)。这意味着无论你往哪里看,天空应该与恒星表面一样明亮。这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矛盾被称为奥伯斯悖论。为什么夜晚是黑暗的?鉴于宇宙似乎是均匀的,那在其他假设中,必定有一个或两个是错的:要么宇宙的大小是有限的,要么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化。也就是说,宇宙应该不是无限静态的。

图9-2 奥伯斯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