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星系类型

二、星系类型

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称河外星系,或简称星系。星系数量极为庞大,只有少数星系有专门的名称。有的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如大、小麦哲伦星系。有的以所在的星座来命名,如仙女座星系等。有的以外形命名,比如草帽星系。绝大多数已知星系只有一个编号,如NGC 6822。

星系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往往与形态有关,所以辨别星系的形状很有必要。1926年哈勃首先提出依据形态特征划分星系,这种划分被称为哈勃分类法或哈勃序列。哈勃按照形态把星系分为四大类: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不规则星系。后来又增加了一类星系——透镜星系。

图8-6 哈勃分类法

已知星系中大约有10%是活跃的,它们的中心看起来比星系中所有恒星的光加起来亮100多倍,这种星系被称为活动星系,它们可以是旋涡星系、椭圆星系或不规则星系。在20世纪早期,天文学家开始根据他们观察到的不同特征对活动星系进行分类,主要有塞弗特星系、类星体和耀变体。塞弗特星系是距离比较近的活动星系,而类星体和耀变体是极其遥远的活动星系核。这些活动星系都由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物质驱动。气体和尘埃在黑洞周围形成一个吸积盘,高速旋转,由于摩擦导致温度极高,在不同波长上发出明亮的光。在靠近黑洞的地方,一部分气体在吸积盘强磁场作用下,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沿黑洞自转轴方向被抛射出去,形成两束喷流。类星体的喷流有不同指向,而耀变体的一个喷流总是指向地球——就像手电筒指向你的眼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