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进入学院,学生就要花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学本应在一所良好的中学学习的课程——在中学师资充足、办学状况良好的国家里,这种教育就是由中学提供的。但在详细分析这一问题之前,我想先强调一下这样一个事实,即比如说,哥伦比亚学院一名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校找到许多机会学习科学、数学、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几乎每一种具有高度理智价值的学科,任课教师学识丰富且往往颇负盛名,实验室和图书馆也令人称羡。当然,学生学完四年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学位时,即使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常常会暴露出低劣的预备教育或教育背景的影子。但无论如何,哥伦比亚学院已经对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在此它应停住。它会停住吗?根本不会!正如我已指出的,早在学生入学以前掺假稀释的过程就已开始:本科生可以通过函授部(Home Study Department)安排的推广课程或函授课程达到相当一部分的入学要求。无疑,时而也有这样的情况,一名热爱学习的学生没有受过连续的全日制学校教育也能胜任学院的学习。但如果认为可在不降低教育水平的情况下为那些在哥伦比亚学院注册学过推广课程或函授课程的学生提供进学院学习的机会,那就非常荒谬了;不管学院随后对他们使用了哪些入学考试或心理测试,教育水平的降低都是不可避免的。弊病还不止于此。我曾说过,一名哥伦比亚学院的学生可以按一种严肃的方式学习严肃的学科,也可以通过学习“广告原理”、“广告文字说明写作”、“广告版面设计”、“广告研究”、“实用家禽饲养”、“秘书簿记”、“商业英语”、“初级速记”、“新闻实践”、“新闻报道与文字编辑”、“特写写作”、“书评写作”及“摔跤、角斗与自卫”等课程,[13]达到取得学士学位的要求。“实用艺术学院”的高年级学生为获得哥伦比亚学院的学位,也可以学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哥伦比亚学院附属师范学院的课程,包括“烹调的基本方法”、“着装基本问题”、“布艺”、“家庭烹饪”、“烹调新发展”、“用餐礼仪”、“居家衣物洗烫原理”、“家庭社交生活”、“男士体操与舞蹈(包括木鞋舞练习)”、“学校管弦乐队教学(初级班和高级班)”。

这种状况难道不令人震惊吗?数以百计18—20岁的青年男女去哥伦比亚学院接受教育时虽满腔热忱,但却缺乏教养。总的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认为他们想要什么;问题在于——他们需要什么?他们需要一种坚实的、有教养的中等教育。如果他们得不到这种意义上的教育,如果他们在理智和精神上得不到启迪和引导,他们就根本不必进哥伦比亚学院。他们最好还是进某一行业工作或去学一门手艺。至于在哪里学或怎么学,与哥伦比亚学院无关。哥伦比亚学院不是职业学院。职业训练也许十分重要,但把各种各样的训练和教育——职业训练、家政训练、科学教育、文化教育、中学教育、学院教育——都混杂在一起,不仅各种各样的训练和教育都会受到损害,而且最高层次的教育受损害最大。反驳这种做法的理由我们已经论及,即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它因各种社会原因而忽视差别。但美国并不忽视所有差别而仅仅忽视现实的差别。若在理智上将烹饪、摔跤和打字与音乐、科学、文学和经济学一视同仁,或认为将所有这些科目混杂在一起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法,那么美国的财富和命运就不可能不受到损害。

就学习商业或新闻而言,哥伦比亚只能浪费学生的时间和金钱。问题还不仅仅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因为学生虽经努力,却不但未学到有关商业和新闻的技巧,反而还失去了有效利用哥伦比亚学院能够提供的真正的教育机会。体现和保护理智与精神理想的哥伦比亚大学是否向学生讲明这一点了呢?根本没有!它收了他们的学费,浪费了他们的时间,三四年之后授予他们一个既不代表实质性的中等教育,也不代表实质性的职业训练的学位。诚然,我再重复一遍,尽管有学分制造成的巨大困难,仍有一些学生在热心能干的教师指导下学习一些有价值的学科,从而避免误入歧途。但这无助于在本身未受过真正教育的教师指导下学习没有价值的学科的那些学生,尽管他们最后也能获得学位。如果哥伦比亚大学承认烹饪和打字也是获取本科生学位的特有训练科目的话,那么在我们这个由各种群体组成的、对相对价值和真正价值亟须加以阐明的国家里,它对更加清晰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又能够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呢?

人们可以猜想,哥伦比亚学院已对校内学习文科、商科或新闻的学生所带来的问题深感困惑,因为这些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甚至至今未被列入考虑解决的议程。但那又怎样呢?这所大学教学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计划不切实际、荒唐可笑,办学资金也严重不足。如何解决问题?扩张!为在纽约市取得有限的成功——我认为也是目前可能取得的惟一的成功,哥伦比亚向布鲁克林(Brooklyn)扩张,要求纽约莫宁赛德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那些已经负担过重的教育官员去管理河对岸新建的塞思洛初级学院(Sath Low Jounior College)。由于该学院的课程设置范围广,学生读完两年后可进大学本部十多个学院中的任何一个学院继续学习,包括专业学院、技术学院或文理学院。即便如此,哥伦比亚大学官员所具有的行政技能或该大学理想所蕴涵的教学效率也未得到充分利用。在离纽约市95英里的地方,一所名叫圣斯蒂芬斯(St.Stephen's College)的不起眼的小学院,正像遍布全国的数百所同类院校一样,处于喘不过气来的艰难状态。“教师和穿着牛津学生校服的学生上教堂,上课,参加其他正式活动”——顺便说一句,校服必须在学院商店购买,售价8美元——面对如此微妙的敬意,牛津冷漠的心也会为之激动!这所偏僻的小学院,以前曾长期孤零零地“立在山顶,俯瞰卡特斯基尔群山”,现在则在哥伦比亚大学宽敞的腹地若隐若现。自1928年7月1日起,它“获得了与哥伦比亚学院和巴纳德学院平等的地位,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所本科生学院。所授的学士学位即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士学位”。但哥伦比亚大学明确规定,“对圣斯蒂芬斯学院的维持、资助、指导、管理及收入支出,本大学不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因此,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授给了该大学明确否认所有“维持、指导或管理”责任的、关系疏远的那些学院的学生!这一学位“等同于”哥伦比亚大学眼下为巴纳德学院和哥伦比亚学院学生所授的学位!纽约一家报纸[14]在评论哥伦比亚“帝国”时明智地指出:“哥伦比亚已变得如此混杂多样,一个学分很难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如果哥伦比亚学院制的理想可以在大学本身不承担财政或教育责任的情况下巧妙地渗透到遥远的学院,那么人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所大学应毫无理由局限于只办一所法学院、医学院或工学院”[15]。毫无理由!于是,“连锁商店”的概念通过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我们将要看到的,通过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入了美国高等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