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与大学烹饪院系和服装院系同类的,我认为还有大学新闻学院,其教师通常由记者组成。他们中有的已退休,有的则还很活跃,担任着日报夜班编辑、总编辑、图书编辑或戏剧评论家。根据这些事实,人们就可以猜测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水平。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类课程需要学四年,前两年安排学院教育的常规内容,即属于学术性中学范围的内容。为未来年轻记者提供的这一层次的教育机会是高质量的,如果他聪明、运气好、能干并且勤奋,他可以在英语、现代语言、政治学或经济学领域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从第三年开始,即从新闻学院第一年这一沉闷的时期开始,“专业”课程就只与以下名称有关了:“新闻实践”、“新闻兴趣心理学”、“新闻报道”、“诽谤法”、“特写写作”;“毕业生”的课程则为“图书评论”、“戏剧评论”和“星期日副刊编辑”等。甚至还有人建议再设一门课程,教学生掌握利用新闻业和其他媒体传播新闻报道和特写文章的技巧——这门课程甚至新闻界也提出反对,理由是它有损新闻界的尊严,会失去人们的信任。除了技巧性课程之外,校方还点缀性地开设了一些选修课,如“现代欧洲小说”、“国际关系原理”等。面对这种课程计划,学生往往疑窦丛生。
几年前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位学生写道:“在我读书时,院方根本不开设对新闻业进行批判性或建设性评价的课程。一个人若要尝试将新闻业作为一个既肩负责任又充满机会的社会组织来看待,就会使教师皱起眉头。除两位教师(其中一位现任院长)之外,其他教师都是‘强硬’的现职或退休新闻记者。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报纸,只要你有技能,你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份工作。‘博学者’不受欢迎。在这个年代你必须受过‘训练’才能生存……新闻学院导致这一专业一成不变。”
学业结束时,学生通常获得文学士学位。但只要再学一年,并在学习结束时提交一篇“论述某一新闻专题、篇幅不小于15000字的内容充实的文章”,学生就有资格申请高一级的理学硕士学位。
威斯康星大学比哥伦比亚大学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体现现代性,就必须专门化,因此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五套课程:第一套供日报组学生学习,第二套供社区报组学生学习,第三套供广告组学生学习,第四套供杂志组学生学习,最后一套供新闻专业师范生学习!
结果,假借一门专业之名,教授些一名受过教育或比较聪明的青年通过“在岗”工作就能够迅速掌握的实际技能,从而已经稀释了的教育被进一步稀释。当然,报社的训练和价值观的形成只是时间问题。前面提到的那位学生还写道:“我十分肯定,掌握那种技巧不需要两年,并且我很怀疑‘离岗’学习能否掌握那种技巧。”对我提请读者注意的种种荒唐做法,没有必要再作进一步评论。新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现象,对其进行批判性研究很值得纳入一个大学社会科学系的范围。但是新闻仍不是法学和医学意义上的专业。新闻学院的“专业”训练完全打断了人在最重要的时期接受真正教育的可能性。可以肯定,虚假的“专业”训练决不能弥补在历史学、政治学、文学、科学和哲学方面未受到充实的教育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