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三十

美国大学的严密组织还产生了其他后果。学生游学的情况已几乎不存在。例如,一旦一个小伙子进入耶鲁大学一年级,他就在该大学连续学习四年,直到获得学士学位。在这一时期,校方尽一切努力培养他对母校的感情。这种热切的忠诚既产生好的后果,也带来坏的后果:他成为一个潜在的、但却常常是重要的捐助人——这对耶鲁大学来说是有利的,但对需要资助的其他大学来说则是不利的,而有时对其他大学发展项目的资助比对他的母校的资助更为重要。此外,校方在制定大学发展政策时要考虑到他作为一名校友的因素。总的来看,校友在这一方面的影响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他们太沉湎于院际之间的体育竞赛和所谓的“老学院”传统[112]。

使本科生在同一所学院里学习四年的习惯同样也使研究生在同一所研究生院或专业学院学习三至四年。在某一所著名大学开始攻读希腊文、数学或历史学的研究生,往往就一直在那所大学学习,直到获得高级学位。各种影响势力都诱使他相信,他拥有的机会和导师是全国最佳的。他的忠诚感逐渐得以激发,一直到他对所学学科产生一种狂热。这样,当一门学科如化学衰落时——正如它已普遍衰落那样——学生通常也不会发现事实真相并转到其他地方去学习。他所能做的仅仅是在不利的条件下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也往往在同一所大学任教。如果他不能逐步得到晋升,那一定是实在太差。尽管后来也出现一些学术流动,但这种情况在各个教育阶段仍然太少。为了所在大学的利益,或为了有关个人的利益,哈佛人教哈佛人、耶鲁人教耶鲁人、霍普金斯人教霍普金斯人的现象仍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