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43. 常见的有毒食物有哪些?

问题43. 常见的有毒食物有哪些?

一些动物和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天然毒素,由于误食这些动植物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在我国常有报道,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P129

(1)河鲀。河鲀肉鲜美,但是河鲀的多种内脏均含有一种能致人死亡的神经性毒素——河鲀毒素。其毒性相当于剧毒药物氰化钠的1250倍,不足1毫克就能致人死亡。

河鲀毒素最高的部位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鳃和皮肤。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为了预防误食河鲀中毒,需要学会认识和鉴别这种鱼。河鲀体呈圆筒形,头圆形,鱼体光滑无鳞,可有美丽的斑纹或呈黑黄色,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部有小白刺。

(2)毒蕈。毒蕈又称毒蘑菇,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

在我国目前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有毒蕈类约100种,可致人死亡的至少10种。

毒蕈中毒事件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以家庭散发为主,有时在一个地区连续发生多起,常常是由于误采毒蘑菇食用而中毒。

为了预防毒蕈中毒,我们一定要做到不要轻易品尝不认识的蘑菇,如需食用,必须请教有实践经验者,分辨清楚,证明确实无毒方可食用。如果不慎误食了有毒蘑菇,应立即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有效措施,并及时就医。

(3)含氰苷类植物。氰苷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是木薯的块茎,苦杏仁、苦桃仁等果仁中含量比较高。

这种化合物可水解产生剧毒的氢氰酸,对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

预防此类中毒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不吃各种苦味果仁和木薯。若食用苦味果仁,必须用清水充分浸泡,再敞锅蒸煮,使氢氰酸挥发掉。

食用木薯前必须将木薯去皮,加水浸泡3天以上,再敞锅蒸煮,熟后再置清水中浸泡40小时。

P130

(4)未成熟和发芽的马铃薯。马铃薯又称土豆、洋山芋,是我国居民经常食用的一种薯类食品。马铃薯中含有一种毒性成分龙葵素,可引起溶血,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

成熟的马铃薯含龙葵素很少,但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这种毒素含量则明显增多。因此,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预防马铃薯中毒的措施主要是避免食用皮呈现青紫色的马铃薯,以及发芽的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引起中毒的龙葵素可溶于水,遇醋酸易分解,高温、高热、煮熟亦能解除其毒性。少量发芽的马铃薯应深挖去发芽部分,并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汤汁才可食用。另外,在煮马铃薯时可加些米醋,促使其毒素分解。

(5)鲜黄花菜。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经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引起食物中毒。

秋水仙碱可溶解于水,因而通过焯水、泡煮等过程可减少其含量,降低对人体的毒性。因此,食用鲜黄花菜应该用水浸泡或用开水浸烫后弃水炒煮食用。

(6)未煮熟的四季豆。四季豆是人们普遍食用的一种蔬菜。生的四季豆中含皂苷和血细胞凝集素,对人体消化道具有强烈刺激性,并对红细胞有溶解或凝集作用。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其中的毒素未被破坏,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

避免四季豆中毒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在烹调时把四季豆充分加热、彻底煮熟,使其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就可以破坏其含有的皂苷和血细胞凝集素。

(7)有毒贝类。贝类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海鲜食物,但织纹螺等含有毒性物质,容易引发食物中毒。贝类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水域中藻类大量繁殖有关。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被贝类富集,当人们食用贝肉后,毒素迅速释放并产生毒性作用。

为了防止贝类食物中毒,在海藻大量繁殖期及出现赤潮时,应禁止采集、出售和食用贝类。另外,贝类的毒素主要集聚于内脏,食用时应注意去除,可减少中毒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