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3. 什么是“回应式喂养”?

问题13. 什么是“回应式喂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特别提出了适用于0~6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指南。其中六大准则中的第三条是“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随着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母乳喂养将从按需喂养模式向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应及时识别婴儿饥饿及饱腹信号,并尽快做出喂养回应。哭闹是婴儿表达饥饿信号的最晚表现。

应按需喂养,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出生后最初阶段每天会在10次以上。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

那么,什么是“回应式喂养”呢?

婴儿的胃容量逐渐增加,因此其进食量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回应式喂养是指符合婴儿进食特性的喂养方式,强调喂养的时长和频次由婴儿进食意愿和需求决定,包括早期新生儿的按需喂养方式,以及日后逐渐形成的规律喂养方式。

所谓回应式喂养,也称顺应喂养,就是要及时地对婴儿发出的进食需求,迅速做出喂养回应。

按需喂养是指通过识别婴幼儿发出饥饿与进食的信号,在不限制哺乳次数和时长的前提下,立即、合理回应婴儿的进食需要。

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哺喂,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内的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