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45. 高龄老年人进食需注意哪些事项?

问题45. 高龄老年人进食需注意哪些事项?

老年人膳食营养摄入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容易疲劳,增加患病、虚弱和失能的风险。因此,要关注高龄老年人的进食情况,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选择鱼肉、瘦肉、禽类、鸡蛋、奶制品等;做到合理膳食、食物多样,减少不必要的食物限制;合理烹制,美味细软,易于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

加强营养筛查、评估和营养指导,饮食摄入不足或伴有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适时合理补充营养,如特医食品、强化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等。

老年人坚持身体活动,有益身心健康,延缓功能衰退。摄入丰富的食物品种,是保证平衡膳食的基础。正餐加餐相结合,尽可能做到多样化选择。

鼓励老年人和家人一起进食,力所能及地参与食物制作,融入家庭活动,有助于增进食欲和增加进食量。

对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要强调良好的社会交往氛围,使其保持乐观情绪。让老年人认识到一日三餐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是精神上的抚慰。

对于不能自己进食的老年人,陪护人员应辅助老年人进餐,注意观察老年人进食状态和用餐安全,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

老年人一般喜欢吃热的食物,餐食要保证温度,尽量选用保温性能良好的餐具。

保证充足食物摄入的方法如下:

(1)吃好三餐。早餐宜有1个鸡蛋、1杯奶、1~2种主食。主食的品种可以多样,如肉末粥、鱼片粥、蛋花粥或肉包、馄饨等。中餐和晚餐宜各有1~2种主食,1~2个荤菜,1~2种素菜,1种豆制品,各种禽畜肉、鱼虾肉选1种或2种换着吃,也可考虑与蔬菜、豆制品搭配,如肉末烧豆腐等,避免单调重复。

(2)少量多餐。对于正餐摄入不足,容易出现早饱和食欲下降的高龄、衰弱老年人,应少量多餐,保证充足的食物摄入。进餐次数宜采用三餐两点制,或三餐三点制。每次正餐占全天总能量的20%~25%,每次加餐的能量占5%~10%。加餐的食物与正餐相互补充,中餐、晚餐的副食尽量不重样。

(3)规律进餐。老年人要按自己的作息规律定量用餐,建议早餐6:30~8:30,午餐11:30~ 12:30,晚餐17:30~19:00,睡前一小时内不建议用餐,以免影响睡眠。这样符合自身的生物钟节律,有助于消化与吸收。不过饱,也不过饥,更不宜暴饮暴食。

(4)如果高龄老年人不能或不愿自己做饭,可以选择供餐或送餐上门。老年供餐机构应该接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指导,配备营养专业人员,合理配餐,满足不同老年个体的营养需求,保证食品新鲜卫生。

高龄、衰弱老年人的咀嚼吞咽能力、消化功能减退更为明显,在食物选择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食物不宜太粗糙、生硬、大块、油腻,应尽量选择质地松软、易消化的食品。

细软的米面制品,如软米饭、烂面条、馒头、包子、面包、各种糕点等;各种禽畜肉及肉末制品,如肉末、肉丝、肉丸、鸡丝、蛋饺等;肉质细嫩的鱼虾和豆制品;杂粮或粗粮,如糙米、荞麦、燕麦、薏米等可加水浸泡2~3小时后再蒸煮;应尽量不吃油炸、烧烤、质硬的食品,如烤鱼片、蚕豆、炸臭豆腐、熏鱼等。

此外,高龄老年人的口腔分辨能力减弱,应选择少带刺、带骨的食物。

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使食物细软易于消化。具体措施如下:

1)煮软烧烂,如制成软饭稠粥、细软的面食等。

2)食物切小切碎,烹调时间长一些,保证柔软,如蔬菜可切成小丁、刨成丝或者制成馅,包成素馅包子、饺子、馅饼,或者与荤菜混合烹饪等。

3)肉类食物制成肉丝、肉片、肉糜、肉丸;鱼虾类做成鱼片、鱼丸、鱼羹、虾仁等,使食物容易咀嚼和消化。

4)整粒黄豆不利于消化吸收,可加工做成豆腐、豆浆、豆腐干等豆制品。红豆、绿豆煮软,制成豆沙馅,或与面粉掺和,做成点心、面条和各种风味小吃;豆类通过发芽,其维生素的含量会有所增加,且食用豆芽比干豆类容易消化;用豆类煲汤,如黄豆猪蹄汤、绿豆百合汤,有助于软化豆内膳食纤维。

5)坚果、杂粮等坚硬食物碾碎成粉末或稀小颗粒食用,如芝麻粉、核桃粉、玉米粉。

6)质地较硬的水果或蔬菜可粉碎、榨汁,但一定要现吃现榨,将果肉和汁一起饮用,还可将水果切成小块煮软食用。

7)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烹调方法,少吃煎炸、熏烤和生硬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