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44. 老年人健康饮食需注意哪些事项?
(1)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品。动物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高,有利于减少老年人贫血,延缓肌肉衰减的发生。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平均每日120~150克,并应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性食物,其中鱼40~50克,禽畜肉40~50克,蛋类40~50克。各餐都应有一定量的动物性食物。食用畜肉时尽量选择瘦肉,少吃肥肉。
大多数老年人没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但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所以建议老年人尝试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奶制品,如鲜奶、酸奶、老年人奶粉等,并坚持长期食用。推荐的食用量是每日300~400毫升牛奶或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大豆制品口感细软、品种多样,备受老年人的喜爱。可以食用豆腐、豆腐干、豆皮、豆腐脑、黄豆芽及豆浆等不同形式的豆制品,以保证摄入充足的大豆类制品,达到平均每天相当于15克大豆的推荐水平。
(2)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共同制作和分享食物。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不再是经济社会活动主体,特别是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很容易发展到离群寡居的状态。老年人需要认识到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调整心态,主动参与家庭、社会活动。
制作和分享食物已成为改善、调整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家人、亲友应劝导、鼓励老年人一同挑选、制作、品尝、评论食物,让他们对生活有新认识,感受到来自家人、亲友的关心与支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政府、老年人服务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也应该意识到做好老年人每日餐食工作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在为老年人建造长者食堂、老年人餐桌等良好硬件条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积极宣传,有效的组织协调,营造良好氛围,帮助老年人把每日餐食作为重要的生活内容,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努力增进食欲,享受食物美味。
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特别是味觉、嗅觉、视觉敏感度的下降会明显降低老年人的食欲。罹患慢性病、长期服用药物的老年人也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表现为餐次、食量减少,食物品种单一。这些情况极易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老年人以及照护人员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第一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群体活动,排除厌情绪,保持乐观的情绪;第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身体活动量,增强身体对营养的需求,提升进食欲望;第三是采取不同的烹调方式,丰富食物的色泽、风味,增加食物本身的吸引力。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健康宣传教育方面出现偏失,如夸大食物中某些成分对健康的影响,致使部分老年人将某些食物当作治疗疾病的药物,将另外一些食物视为健康的大敌,却忘却了食物的基础营养作用和在愉悦身心、维持良好情绪方面的积极作用。
因此,应科学宣传食物在维护生命健康方面的基础作用,让老年人更多地体验不同种类食物的美好滋味,心情愉悦地享受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