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与民族建构 形象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地》中译研究》简介
《文学翻译与民族建构 形象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地》中译研究》这本书是由.梁志芳著创作的,《文学翻译与民族建构 形象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地》中译研究》共有71章节
1
代 序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在自外向内的交流过程中,必然涉及将外族、外域文化带入本族、本土,从而有可能打扰、打乱、打破、甚至颠覆本族、本土文化“纯洁”“安静”的状态...
2
目录
目 录 代 序 一、翻译与民族建构 二、形象学与翻译研究 三、几个焦点问题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现状与范围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
3
第一章 绪 论
英国作家、诗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写有这样一句诗:“啊,东便是东,西便是西,这两者永不会相遇,直到在上帝最后审判的宝座前...
4
第一节 研究背景、现状与范围
...
5
一、研究背景
赛珍珠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也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既获普利策文学奖(Pulitzer Prize),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1938年,赛珍珠凭借...
6
二、研究现状
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赛珍珠研究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以赛珍珠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或著作,然而有关赛珍珠作品翻译方面的研究却相当滞后,赛珍珠作品的翻译长...
7
三、研究范围
本书考察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在中国内地[11]的译介情况,分析《大地》中译本如何重新塑造美国“他者”视域中的中国形象。本书将重点研究《大地》的四个全译本:胡仲...
8
第二节 研究角度、问题与方法
...
9
一、研究角度
赛珍珠主要凭《大地》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是:“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For her rich and...
10
二、研究问题
本书以研究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主要围绕以下四组问题展开研究: (1)主要包括《大地》在内的赛珍珠作品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翻译与接受过程?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
11
三、研究方法
围绕以上四组问题,本书将主要采用理论论证、文本分析、比较研究、语境分析、互文性分析、采访译编人员等方法展开研究。 在理论论证方面,本书将参照形象学的相关思想,以...
12
第三节 基本架构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阐释本书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范围、研究现状、研究角度、研究问题与方法等。 第二章论述本书的理论框架。本章首先综合梳理翻...
13
第二章 形象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地》中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书围绕《大地》中译本之中国形象建构这一问题,运用形象学理论中关于形象建构的观点以及翻译学中有关翻译与民族建构之间关系的思想,研究《大地》中译本如何重新建构民族...
14
第一节 翻译与民族建构
随着对民族和民族主义的研究在过去20多年中的广泛流行,翻译在民族建构过程中的作用这一话题,已成为翻译学界的重要论题,如艾利斯与布朗(Ellis and Brow...
15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与现代中国的民族建构
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参与建构新的民族国家,主要通过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各种“中国形象”的方式来进行。20世纪中国历史上,在晚清、“五四”时期、20世纪30年代、...
16
第三节 形 象 学
形象学(Imagology)或形象研究(Image Studies)是一个对文学(以及其他文化表述形式)中的民族形象进行批判性分析的研究领域(Beller an...
17
一、“形象”的内涵
“形象”(image)这一概念在多个学科均有广泛运用。米歇尔将形象分成以下几类:图案类(图片、雕像等),光学类(镜像、投影等),知觉类(内心形象、外形等),心理...
18
二、“形象”:“自我—他者”关系的产物
形象产生于“自我—他者”的辩证关系之中,是不断协商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结果,是在自我与他者相互参照、对比的过程中生成的。形象本身是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文化表述。...
19
三、“形象”的互文性
形象学认为,不同类型文本中的形象是相互参照印证、共同生成的,具有互文性。互文性是形象的共同特性(Leerssen,2000:280)。形象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民...
20
四、“形象”的建构性
形象学认为:形象具有鲜明的建构性(constructedness)。形象不是对社会现实的模拟描述,而是一种话语建构物(discursive constructs...
21
第四节 形象学与东方主义
萨义德(Edward W.Said)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深刻揭示了所谓的“东方”是西方历史文化创造或建构的“东方”,东方一直作为西方文化的对...
22
第五节 形象学与翻译研究
某一社会中的异域文化形象或异国形象必定会影响异域文学在该社会的翻译与传播,这使得形象学与翻译研究关联密切。然而,虽然翻译学界对目标文化的主流规范如何控制异域文学...
23
第六节 形象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地》中译研究模式
本节具体论述如何在形象学理论视角下进行《大地》中译研究。根据形象学有关形象建构的思想,《大地》中译本之中国形象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语境下生成的话语建构物,...
24
第三章 赛珍珠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
《大地》的第一个中译本于1932年在上海出版,迄今已80余年。8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赛珍珠在中国长期具有争议,她一度在中国家喻户晓、备受推崇,她也长期被误解、误...
25
第一节 20世纪30—40年代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翻译介绍赛珍珠作品的高潮。该时期的“赛珍珠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赛珍珠当时的大部分中国题材作品均被译成中文,...
26
一、赛珍珠作品的第一次翻译高潮
赛珍珠所有作品中,其代表作《大地》在中国译介最多。据赛珍珠本人在其自传中的回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作品在中国不断被盗版,她本人见过七种《大地》中译本(包括全译...
27
二、赛珍珠作品的广泛流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赛珍珠的作品在中国曾被广泛阅读、大量流传。据外语教育家贺祥麟先生回忆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时,有一位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中几乎无人不...
28
三、赛珍珠作品在中国文化界引发的争议
赛珍珠作品在美国热销,1938年她又主要凭借描写中国农村的小说《大地》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这使她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焦点。笔者检索了上海图书馆《...
29
第二节 20世纪50—8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治、外交和意识形态冲突等原因,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间接触几乎完全中断,中美进入了全面对抗的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
30
一、赛珍珠作品的封杀期(1950—1981)
1949年后,赛珍珠的作品在中国长期被列为“禁书”,遭到全面否定与批判。据笔者统计,1950—1981年整整32年间,中国几乎没有出版任何赛珍珠的作品。唯一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