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赛珍珠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也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既获普利策文学奖(Pulitzer Prize),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1938年,赛珍珠凭借其中国题材作品《大地》以及她为传教士父母所写的两部传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主要以写中国题材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她被美国历史学家汤姆森(James C.Thomson,Jr.)誉为“自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以来描写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西方人”[6](Thomson,1992:A15)。

1892年,尚在襁褓之中的赛珍珠便被传教士父母带到了中国,直到1934年回美国定居。赛珍珠从小在中国生活长大,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一生出版了百余部作品[7],这些作品体裁广泛,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翻译(中译英)、传记、儿童文学、政论等。大部分作品为畅销书,其中15部曾登上美国“每月一书俱乐部”(Book-of-the-Month Club)的榜单(Conn,1996:122)。赛珍珠在创作题材上独辟蹊径,选取了大量关于亚洲的题材,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题材。她不仅仅是作家,还是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慈善家、妇女人权和儿童福利活动家。1949年,赛珍珠创立了一个名为“欢迎之家”(Welcome House)的收养机构,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跨国家、跨种族的孤儿认养机构。1964年,赛珍珠又成立了赛珍珠基金会(Pearl S.Buck Foundation[8]),至今它已为上百万名儿童提供了医疗和教育资助。

赛珍珠是十足的“中国通”。她长期在中国生活,甚至在极为贫穷的安徽宿州农村生活长达5年,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她能够用汉语读书写作,从小受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道德熏陶。她对中国小说、特别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颇有研究,对中国小说倍加推崇,她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即为《中国小说》(The Chinese Novel)。但是,赛珍珠又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从小熟读《圣经》与狄更斯作品,在美国接受大学、研究生教育。她的特殊经历使她从小具有跨中西文化的双重视角,即她自己所称的“双焦视角”(mentally bifocal)(Buck,1954:52),同时也使她“成为一个对现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有特殊视角的见证人”(刘海平等,1998a:11)。

《大地》是赛珍珠的代表作。该书在南京创作完成,于1931年3月2日由美国约翰·戴公司(The John Day Company)出版,是1931年、1932年最畅销的作品(Conn,1996:123),也是“美国小说史上最著名的畅销书之一”(Doyle,1980:29)。该书于1932年获普利策文学奖,1933年被改编成百老汇戏剧,1937年好莱坞米高梅电影公司(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将小说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1938年赛珍珠主要凭借该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地》为赛珍珠《大地三部曲》(The House of Earth:A Trilogy)的第一部,第二部《儿子们》(Sons)出版于1932年,第三部《分家》(A House Divided)出版于1935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中国乃至全世界,《大地》都具有广泛影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的一项调查,当时《大地》已被翻译成145种不同语言和方言在世界各地传播;根据这项调查,赛珍珠是截至1970年被翻译作品最多的美国作家(Liao,1997:3;Conn,1994:2)。美国历史学家伊萨克斯(Harold Isaacs)指出,《大地》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描写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9]:“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大地》那样具有广泛的影响。几乎可以说,赛珍珠为整整一代美国人‘创造’了中国,就如同狄更斯为我们‘创造’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贫民窟生活一样。”(Isaacs,1958:155)

20世纪50年代以后,赛珍珠和《大地》的影响急剧下降。在美国,赛珍珠的文学声誉在“二战”后降到了极点,因为她几乎在每个方面都跟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确定文学必读书单的权威们的观点相左(Conn,1996:xvii)。赛珍珠曾一度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怀疑,她在联邦调查局的案卷长达300页,是所有被调查入档的美国作家中材料最多者之一(刘海平,1998a:28;Conn,1994:2)。在中国,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赛珍珠长期遭受否定与批判。

近年来,赛珍珠在中美两国又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美国,赛珍珠的大学母校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于1992年组织了“纪念赛珍珠诞辰一百周年国际研讨会”,并于1994年出版了该会的论文集《赛珍珠的几个世界》(Lipscomb et al.,1994)。1996年,彼得·康(Peter Conn)撰写的《赛珍珠传》(Pearl S.Buck:A Cultural Biography)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同时出版,成为当代最有影响的赛珍珠传记。2004年,《大地》被在美国大众读书界极具影响的电视主持人、“脱口秀女王”温弗瑞(Oprah Winfrey)挑选,在其节目“欧普拉读书俱乐部”(“Oprah's Book Club”)中讨论,使该书再度成为全美畅销书。2010年3月,著名华裔英语畅销书女作家闵安琪(Anchee Min)的新作《中国珍珠》(Pearl of China)在美国出版,该书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赛珍珠的传奇一生,在北美各地再次掀起“赛珍珠热”。而由英国著名人物传记作家斯珀林(Hilary Spurling)撰写的最新赛珍珠传记《埋骨:赛珍珠在中国》(Burying the Bones:Pearl Buck in China)亦于2010年3月、6月在英美两国出版[10]

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赛珍珠的“中国故乡”江苏省镇江市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赛珍珠学术研讨会。199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纪念赛珍珠诞生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2008年在镇江召开了“中国·镇江赛珍珠国际研讨会”,以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2015年“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再次在镇江召开。

可见,赛珍珠这位具有中西方双重视角的杰出美国女性,正在逐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赛珍珠研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格局:研究者从文化、文学、宗教、女性问题、儿童问题、国际政治关系、种族问题等多个视角对赛珍珠进行研究与解读,以全方位审视这位超越时代的伟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