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西方的中国形象

西方文学和文化想象中的中国或东方,是中西学术界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相关研究成果颇丰[1]。西方七百多年的中国形象史中,中国形象可谓千姿百态。正如英国当代著名汉学家雷蒙·道森(Raymond Dawson)所说:“欧洲人对中国的观念在某些时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趣的是,这些变化与其说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不如说更多地反映了欧洲知识史的进展……中国更恰如其分的象征是变色龙,而不是龙。”(常绍民、明毅,1999:16)也就是说,西方之所以塑造中国形象,其出发点不是中国,而是西方,中国一直作为“他者”出现在西方视野中。“如果西方文明感到充分自信,那么这个‘他者’形象就变得低劣、邪恶;如果西方文化对自身产生疑虑,这个‘他者’形象就有可能被美化,成为西方文化自我批判与超越的尺度。”(周宁,2006c:235)无论是恶魔化还是美化的中国形象,本质上都是西方为了确立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价值与权力秩序以及认同自身,而塑造的一个与西方相对立的文化影像。概括起来,西方的中国形象演变具有两种原型——乌托邦中国形象与意识形态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