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标
学生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以农为生,父辈们在广袤的土地上勤劳耕作,繁衍生息,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稳步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这些资源都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教育资源;以“农耕”为学习载体,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学习方法的训练,是学生在其他课程中无法获得的重要成长体验。这些直接或间接经验都将为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农耕实践小天地”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农耕实践活动与多样性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融合,构建了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完整的课程框架;学生通过情景学习和体验学习的方式,感受农业生产的魅力,形成热爱自然、保护植物的生态理论。在参与农耕的实践性学习过程中,发展劳动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形成热爱劳动的品格。在体验农耕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律意识。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探究农耕文明中人类的智慧,在劳动中发展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