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超纲的拟态表演”——借助即兴表演来“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中介绍枯叶蝶、尺蠖、竹节虫保护自己的方式是“拟态”,即利用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在观察图片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拟态有了初步理解。
有个学生忽然提出“人会不会拟态?”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有个同学说,他可以拟态,并表演了一下“我是一把茶壶”,接着有人表演了“我是一只猫”。作为老师,我在这个关键时刻及时提醒:“我们说的拟态,目的是保护自己,而不是娱乐模仿。”
有个学生忽然说:“武松打虎的故事里,猎户化装成老虎就是用拟态保护自己。”接着有的学生说:“解放军头戴柳条编的帽子也算拟态。”
2.反思这个环节中的对“人也会拟态”的即兴表演的确有“超纲”的嫌疑,也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预测到的突发情况。但本着“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理念,理应顺势引导。虽然,学生得出“武松打虎故事里,猎户化装成老虎就是用拟态保护自己”和“解放军头戴柳条编的帽子也算拟态”的结论有些生硬,但毕竟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结论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