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岁,男孩学习能力的爆发期
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很多国内外教育家都赞同这样一句格言:“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
学会如何学习,就是指学习能力。通俗地讲,学习能力就是一个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本领,是学习文化知识、认识社会、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学习能力强,他不但能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不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工作应酬方面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学东西很快,有人却学得很慢;孩子在学校学习也是一样,有的孩子当堂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有的孩子下了很多功夫还不能掌握。原因主要在于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
初二学生刘成学习非常刻苦,全班没有谁能和他相比,大家戏称他为“学习机器”“狂人”。他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几乎不会放过任何看书的时间,包括吃饭、走路、上厕所等,甚至说梦话也在记单词。班主任常常把他当作大家学习的榜样,每每训斥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时,总会说:“你要是有刘成十分之一的学习劲头,你也能考上北大或者清华了。”谁只要看一眼他鼻梁上的那副像酒瓶底儿一样厚的眼镜,立即就会明白“书虫”是个什么样子了。然而,他的学习成绩却很一般。所以,私下里许多同学嘲讽他说:“我要是学得像他那样昏天黑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后来,在中考中,刘成也没能考上重点高中。
这就是学习能力强弱的差别。学习能力,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如果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不够,再好的保养也没用。因此,人人都想成为拥有高超学习能力的强者,莘莘学子尤其如此。如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就会轻松愉快。不但学得好,而且效率高。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快捷、知识爆炸、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样一个高效率的时代,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强的本领,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那将会落后于时代。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即使拥有相同的学习环境、一样的教材和老师、一样求知若渴的心,有的人能够金榜题名取得成功,有的人却名落孙山与理想失之交臂,个中原因,除了个人的努力与刻苦程度有别之外,忽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而广义上的学习能力则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
学习能力与大脑的机能有关,是在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而一个人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年龄段是10~16岁,因为这个阶段是大脑、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无数实践证明,在这个阶段,从大脑潜能开发、思维训练完善、健全人格训练、心理辅导、行为训练等方面着手,对男孩的学习能力进行提高,会让他受益终身。
可以说,这个阶段几乎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最后机会了。
而从整个人生来看,这一阶段的学习承前启后,并为以后的大学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整个人生无疑都极为重要。随着男孩思维的发展,他需要更深入地探寻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不仅要认识宏观世界,还要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世界;不仅要知道现在地球上正在发生的事,还要学习古今中外的人文历史;视野要从地球一直延伸到茫茫宇宙……男孩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如此之多,而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又是极其快速,如果没有学习能力,就难以接受更多的知识,难以分析更复杂的问题,难以解释许多相互关联的现象,难以面对当今社会竞争的挑战。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其竞争力的高低,也正因如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来说,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其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多、更快。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习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的实践中不断积累与培养的。作为父母,决不能错过这个提高男孩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要有效地帮助男孩在这个时期获得最大的发展。
首先,父母要了解男孩的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帮助他学习。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现象:从小学起,男孩的学习成绩一般不如女孩,初高中后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这是由于男孩女孩的大脑结构不一样而造成的。与女孩的大脑相比较,男孩的大脑更多地依赖于空间机械刺激,他们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对课堂上单调的语言刺激容易厌烦、分心和坐立不安。
男孩的学习特点:
1.用动作学习
男孩在读书时,通常会不自觉地用脚打拍子,同时眼睛不时地瞟来瞟去,察看周围事物。这是因为男孩更倾向于冒险和创新的学习方式,更善于行动和使用各种工具。通常情况下,男孩用身体所能体验到的思维和头脑中的思维是同等重要的。
2.用视觉获知
男孩的大脑与女孩的大脑对光的体验也不相同,男性对视觉和光线有很强的依赖性,视觉往往是男性获取资讯最为发达的方式。因此,让他们在光线充足的环境里读书、游戏、工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其次,父母要注意教育方法。
1.鼓励为先
如果男孩已经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感到沮丧,那么批评只会让他更沮丧,此时他更需要来自父母的鼓励。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强调男孩身上的优点,让他将这种成功感扩展到其他领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陈冬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他的爸爸、妈妈都是高中老师,对他的学习很重视。陈冬平时学习也很努力,但成绩总是在中游徘徊,父母虽然不会严厉批评他,但是每次看到他的成绩单都会叹气。这种叹气给了陈冬很大的心理压力,为此陈冬学习更加努力,但是一到考试,他就精神紧张,结果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对此,陈冬的父母很纳闷,他们自认为没有给孩子压力,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呢?
后来,经过与陈冬沟通,父母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于是他们改变了对陈冬的教育方式,此后看到陈冬的成绩单不再唉声叹气,而是给陈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在这种教育方式影响下,陈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实陈冬早就敏感地意识到父母对他的成绩并不满意,即便父母不直接批评,但这种“唉声叹气”的失望情绪也会让他感觉压力大。为此,父母要多体谅孩子,多想想孩子的优点,发自内心地赞赏孩子。男孩心思单纯,父母发自内心地赞赏他,鼓励他,他就会相信自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的自信感一提升,就能相对轻松地面对学校生活,他的求知欲、求胜心都会引导自己慢慢提高学习成绩。
2.规范习惯
研究证明,很多男孩存在学习障碍并不是由于学习本身造成的,而是他们过度沉溺于上网、玩儿游戏或看电视,对大脑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导致的。因此,父母应留意和改变男孩的不良习惯。
另外,让男孩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男孩主动去学习,让他有学习的欲望,愿意学,并在学习过程中有计划,知晓自身学习的优势和劣势,能有针对性地去及时调节学习目标、修正不好的学习方法、控制学习节奏等。
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男孩的抵触情绪
随着男孩青春期的到来,其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父母更应注重与男孩的交流。在交流中,应该注意:男孩的学习生活的确很苦,压力的确很大,这一点父母应该表示认同,要让男孩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当抵触情绪大大减轻时,男孩就能更好地接受父母的教育。
王昊今年13岁,刚升入初中,由于学习环境变了,和小学时的朋友分开了,加上面对初中那么多的科目,他有些不知所措。放学回到家后,他情绪低沉,饭吃得少,话也少了很多。妈妈嘘寒问暖,他却感到心烦,总是一副不耐烦的语气,对此爸爸特别恼火,嚷嚷着说自己辛辛苦苦,却养了个白眼狼。这些话说一遍,王昊只是反感,但爸爸天天说,他就开始变得情绪暴躁,甚至有时忍不住对爸爸大吼大叫。
后来在妈妈的建议下,爸爸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试着用谈心的方式与儿子沟通。一段时间过后,儿子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孩子有情绪,父母要真正了解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真正做到体谅孩子,体谅孩子上学的辛苦,体谅孩子产生自我意识以后面对人生产生的困惑。父母不要以自己当年的情况和孩子的现在做简单的比较,更不要随便否定孩子,以免激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2.加强责任感的教育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都有自己的责任,男孩应该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所以不能要求父母去承担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当男孩有了高度的学习责任感时,他就会尽自己所能去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