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离男孩到底有多远
几年前的一天,伊春市某中学初一学生梁某,放学途中被四名学生围攻,原因很简单,同校的一名学生对梁某“看不惯”,于是联合外校的三名学生想好好“教训”他一顿,他们用木棍不停击打梁某的胸部、头部,最终导致梁某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同年12月份,佳木斯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白与同班同学小乐发生了一点儿小摩擦,他们在楼道内相互推了一把,没想到小乐突然从衣兜内掏出一把水果刀,向小白胸部刺去,致使15岁花季少年小白命丧当场。
某职高学生唐唐,听闻自己上初中的表弟被人打了后,连同同班同学小吕、小宫前去表弟的中学找打人学生理论,没想到那位学生打电话找来8名20多岁的男子,反而将唐唐一行四人用尖刀刺成重伤,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名前来看热闹的中学生,被肇事者当成跟唐唐一伙的,用尖刀刺中其左胸,致使这名中学生抢救无效死亡。
这类致人死亡的恶性暴力事件,在中学校园时有发生,而那种因小摩擦或口水风波引发的打架斗殴、致伤致残事件更是数不胜数。就施“暴”者的年龄来看,大多在14~18周岁之间,以15~17岁居多。但正是这些小小年纪的男孩,所使用的暴力手段和方式如此令人发指。
为什么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在校学生竟然变得如此性格乖戾、行为冲动,甚至动辄刀棍相见,血溅当场?
其实,就像一项调查问卷所显示的那样,这些暴力的根源微不足道,发生口角,看不惯某人的行为,加上荷尔蒙的冲动,原本小之又小的事情立马就演变成了恶性斗殴事件。另外,心智并不成熟的少年郎对“古惑仔”的盲目迷恋,将打架当成“帅”和“男子汉”的表现,于是,你总能看到那些打群架的男孩子,围观者越多,越表现得猛和狠。
面对男孩身上的淤伤以及他的沉默,父母就学校这块净土的纯净指数以及安全指数发出了“校园成江湖,少年暴力几时休”的疑虑。作为望子成龙的父母,原本寄希望于学校,希望男孩能在学校安心学到文化知识,但面对一桩桩的校园暴力事件,致使他们感觉,除了家里,没有一处环境能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辍学,请家教培养,似乎成了父母规避这种风险的唯一办法。然而,这只是一种消极的规避态度,事实上很难做到。因此,找出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学校家庭联合寻求规避办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