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男孩的一种习惯

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男孩的一种习惯

“您说现在的孩子,一天不督促他就把学习忘了,说一遍两遍都没用,像没长耳朵一样,他咋就不知道自己学习呢,嘴皮子都磨破了,一点儿用都没有!”

“为了让孩子自主学习,我们家保持极度的安静,生怕孩子受到影响,但孩子学习怎么还是不自觉?”

“现在的孩子学习怎么这么令人费神?我们当初可不是这样的,父母根本就不管我们的学习。”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其实,自主学习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需要父母的悉心培养。如果孩子10多岁了还没有学会自主学习,父母就要好好找下原因了。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孩子以自我为主体的学习。孩子有学习的欲望,愿意学;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并能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定位;知晓自身学习的优劣势,并能有针对性地去弥补;能够及时调节、修正、控制学习。做到这些才算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标准,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孩子为什么在学习上爱依赖人、缺乏主动性?父母不妨看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行为:

(1)孩子是家中的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父母便上阵解围。

(2)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迫四处奔波,参加各种培优班、补习班。父母对男孩的期望很高,孩子考了班级第一,还希望他考年级第一;孩子考了99分,还希望他考100分。父母的眼睛总盯在金字塔的塔尖上,于是,便没完没了地批评和指责孩子,孩子很难得到父母的肯定。父母还经常会说:“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这无形中给男孩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3)当孩子的书或作业忘在家里时,父母一接到孩子的求助电话,便放下手上的工作,飞车送来;孩子遇到难题,父母便捋袖上阵;孩子犯了错,父母主动做检讨。

父母有没有觉得以上行为有什么不对呢?其实,正是这些“关爱”掐灭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甚至毁掉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父母过度的包办和关爱,让孩子身处被动的环境,很难有主动的机会。

其次,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孩子从小就被剥夺了玩儿的权利,对学习不但没兴趣,可能还痛恨,自然就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在学习上基本没有梦想。加上对孩子恒心和毅力的教育,在“学习至上”思想的左右下被忽略了,孩子更不会主动学习。

最后,孩子学习的责任意识被剥夺,父母过分的“帮助”给了男孩“学习遇到困难找父母”的不良暗示,孩子对学习更加不负责任。

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培养出男孩自主学习的习惯呢?所以,父母要想让男孩自主学习,首先得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

10~16岁的男孩正处在可塑性很强的阶段,只要父母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就可以引导他自主学习。对此,教育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