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2.巧用故事,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虚荣,通俗地讲,就是爱面子。但是,不管“面子”怎样的光鲜亮丽,也无法遮盖“里子”的真实面貌。虚荣实际上是一种心虚的表现,由于对自己没信心,于是拼命找一些“装饰品”来掩盖自己的无能。但是这个道理却是不能直接给孩子讲的,因为他已经具有叛逆心理,你说他“心虚”,或者说他“无能”,只会使他更反感。采取讲故事或寓言的方式,孩子或许比较容易接受。有一则寓言叫作《想当孔雀的乌鸦》:

有一只高傲的乌鸦丝毫不把自己的同伴放在眼里,它渴望着能做一只孔雀。于是它到处搜集孔雀羽毛,并将搜集来的孔雀羽毛一根根存放起来。等搜集得差不多了,乌鸦就把孔雀羽毛插在自己身上,直到看起来真有点儿像孔雀为止。它觉得此刻自己已经不是乌鸦,而是一只孔雀了,于是它就离开乌鸦们,来到孔雀队伍之中。孔雀们仔细打量这位新同伴,发现它穿着和孔雀们一样的衣服,但动作忸忸怩怩,表情装腔作势,还企图在孔雀队伍中一枝独秀,孔雀们对此非常气愤。它们愤怒地扯去乌鸦的假羽毛,拼命地啄它,直啄得它头破血流,昏死在地才作罢。

乌鸦醒过来后,它感到全身疼痛无比,却又不知该怎么办。回到乌鸦的队伍中去肯定会遭到耻笑、唾骂的,因为自己当初曾经那样地看不起它们。

但是它无处可去,只好厚着脸皮回到乌鸦那里去。其中有一只乌鸦指责它:“你当初看不起同伴,拼命要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孔雀,你可曾感到羞耻?生为乌鸦,就老老实实做好自己,那样不是活得更舒坦一些吗?当你在孔雀队伍中被扒下伪装的羽毛,露出你的真面目的时候,你不觉得很难堪吗?”这只乌鸦说完以后,就离开了,别的乌鸦也跟着离开了。

被拔掉羽毛的乌鸦孤零零地待在原地,没有谁愿意理睬它。

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就好比这只乌鸦,不管打扮得怎么像孔雀,但它始终只是一只乌鸦。而且,也只有它自己认为自己像孔雀,真正的孔雀一眼就能发现它是假的。虚荣的人活在欺骗当中,可事实上,他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别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孩子:人只有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活得真实,才能活得坦然,虚荣只能带来无穷无尽的煎熬和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