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再引导改善
举个简单的例子,妈妈让儿子收拾房间,安安把房间收拾完了,但是没有达到妈妈的预期,虽然妈妈口头上说:“你收拾得真干净!”但表现出来的态度却很冷淡,甚至是不悦。儿子一听就知道妈妈在说反话,是在嫌弃自己没把房间收拾干净。
起初孩子会困惑:“妈妈为什么不直接说我没有把房间收拾干净,为什么正话反说?”慢慢地,他就会明白:妈妈这是在嘲讽自己,是在表达对自己不满。这样做对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足没有好处,还会影响亲子感情。
正确的做法是,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再引导孩子改善不足。比如,“很不错,你把房间收拾了一番,累不累呢?歇一会儿吧!”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肯定时,他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会获得成就感。
接着,妈妈再引导孩子改善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桌子上有些书忘了收拾,要不要整理一下,放到书架上去呢?”由于孩子之前得到了妈妈的肯定,他会尽力配合。最后,妈妈别忘了再给孩子一个正面回应:“都收拾整齐了,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