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引导孩子不断进步
目标给人动力,给人努力的方向,有目标的孩子,才知道自己要什么,才知道应该怎么做。目标有大有小,过于高远的目标,难度太大,会让孩子产生畏惧情结,从而消极应对,甚至直接放弃;过小的目标,孩子不把它放在眼里,又不能激发孩子的挑战欲。因此,给孩子设定学习目标时,既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也不宜定得太低,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好。
李先生谈到如何提高儿子的成绩时,讲了这样一段经历: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下游,数学成绩尚可,但语文成绩经常不及格。为了帮儿子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儿子的进取心,打造儿子的学习力,我和儿子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交谈中,我对儿子说:以后每次语文考试,只要你能比前一次提高5分,就是成功的,爸爸会给你一些奖励。比如,带你去吃一次牛排,或者去一次动物园。当然,如果试卷难度系数特别大,那就不以考分为评判标准,而是以你的成绩在班级排名为标准。儿子答应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把儿子每天在家的学习时间固定下来,每天晚上8:00~9:30,如果作业较多,就适当延长学习时间。如果作业较少,那就复习或预习课本,或看些课外读物,或做些练习题。就这样,儿子每天在这个时间段学习,我就在一旁读书看报。
随后的两次语文考试,儿子的成绩提高还不明显,只提高了两三分。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我还是肯定了儿子,且满足儿子吃牛排、去动物园的愿望。第三次考试,儿子成绩突飞猛进,一下子提高了10分,让我惊喜不已。再后来,儿子的语文成绩又稳步提升,直至在班里名列前茅。后来,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儿子提高其他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学习需要目标,孩子需要目标。要想孩子学习成绩好,父母就要为孩子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所谓“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指的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记住,开始时最好把目标设定的小一点儿,减少实现难度,让孩子更容易达到目标,从而获得成就感。然后,再慢慢地提高目标的难度,逐渐激发孩子的挑战欲和进取心。这样,孩子将会始终保持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