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能力——让男孩成才的秘密武器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部灵巧的重要性。反过来,手动作的灵敏反过来又会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通过艰苦的实践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爱迪生的一生是在动手实验中度过的。有工作之前,他在家中的地窖动手做实验,他在火车上的吸烟室里动手做实验;当电报员时,他又在值班室里做他的实验。杰出的动手能力,使他成为著名的发明大王。
牛顿从小就喜欢做各种手工,只要有空余时间他就会动手制作一些东西。他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复杂,从简单的小四轮车到复杂的水车,从制作复杂的风车到有实用价值的水钟。超强的动手能力,为牛顿日后的实验研究工作立下汗马功劳。
达尔文从小就喜欢观察昆虫的习性,并经常捕捉各式各样的物种制作标本。从小锻炼出来的超强动手能力加上分析概括能力,促使他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李时珍从小就经常跟着父亲上山采药,并品尝百草,动手收集各种药材的标本。后来,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炼整理,写成了著名的《本草纲目》。
斯蒂芬逊自小就喜欢擦洗机器,动手制作各种模型。后来,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推理想象,设计出第一台蒸汽机车。
青春期的男孩一般动手能力比较强,如果遇到操作上的问题,他们倾向于采取行动,亲自动手解决。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动手能力,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年高考,江苏省的李氏双胞胎兄弟分别以681分和663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乡村念小学,在普通中学读初中,天资并非超凡,是什么力量让兄弟俩在高考中有如此优秀的成绩呢?在回忆青少年时,他们谈到了他们的父母,父母为了开发他们的智力,给两人买了许多积木、电动汽车、拼图等玩具,让他们在拆拆装装中增长知识。原来激发他们智力才能的强大刺激物就是他们灵巧的双手。
杨振宁教授也曾谈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并把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做了对比,中国的学生,读书型的多;美国的学生,创新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中国的孩子是不是天生不会动手?不是,如果我们在孩子的思维尚未定型的时候,就给他们提供很多玩具,让他们玩儿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张扬,那么孩子“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不就开发出来了吗?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孩子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的同时,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品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