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男孩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2.给男孩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我们应创造一种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和男孩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父母同男孩一起看书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每当父母在他身旁为他读书时,他就会感到亲切、愉快。

《读者》上有一篇叫《托尔斯泰的灯》的文章: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

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了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3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必须都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而是教育的手段。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了。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全家共同阅读”。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常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常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

家长可以经常带男孩去参观博物馆,抑或是参观画廊、美术馆,看戏、看电影等,之后和男孩一同讨论,这样能开拓男孩视野,会让男孩的观赏与鉴赏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还可以每星期带男孩上一次图书馆,借一些书,或者去书店购买一些书送给男孩,时间一久男孩就可以自己坐下来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