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要有针对性

1.预习要有针对性

对于以前没有养成预习习惯的孩子来说,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会预习。不过需要谨记的是,预习从无到有,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一口吃个胖子,想一下全线出击,门门功课都预习,这样做有点不现实。首先,门门功课都预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剩余的时间是固定的,数量多了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因此,父母应该建议孩子,先选择一门或者是两门学起来感觉吃力的科目进行预习,熟悉了这个过程,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技巧,再由此及彼,扩大预习的范围。预习一般有以下几点要求:

(1)根据老师上课的特点安排预习。比如,有的老师常常是按教材讲课,这就要求孩子要事先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对教材做一定的分析理解;有的老师讲课时是根据教材展开的,孩子就应该在课前预习时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做读书笔记。孩子课前预习时要有目的。

(2)给孩子准备好要用的参考书。预习有时需要阅读参考书,这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习语文的时候,看看参考书能了解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也能学习到与课文有关的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孩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