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家男孩满身都是刺

为什么你家男孩满身都是刺

男孩到了青春期后,心理上的“脱胎换骨”就开始了,自我意识开始清晰,独立意识增强,他处处想表现自己的“成熟”,不希望父母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耳提面命,而希望能与父母平等对话。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彼得罗夫斯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由听话的道德向平等的道德的过度”。如果父母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便会令他气愤、反感,为了表示他的不满。有些男孩就跟父母“对着干”,甚至对父母善意的帮助和合理的要求也拒不买账。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父母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尊重他们的独立性。有些男孩虽然表面上不“刺”眼、不“扎”人,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们很多时候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其实这是他们心里对大人们抵触和不满的表现。

青春期的问题出在哪里?是父母的错还是男孩的错?

这个问题专家早就有所研究,他们把责任分成了两部分,父母占80%,孩子占20%。正所谓“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后面肯定有一对有问题的父母”,所以,父母如果在和青春期的男孩沟通中遇到了问题,就真的需要好好反思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个15岁男孩写的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的10个理由,看看青春期的男孩都有哪些什么话要对父母说。

理由1: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是要我顺着他们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脑,我也会自己思考。

理由2:爸爸妈妈对我的事情总是不以为然,好像只有他们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事都不值一提。所以,现在我有烦恼根本就不和他们说,反正说了也没用,他们也不会重视我,也不会安慰我,有时候甚至还会笑话我,说什么“这点儿小事有什么,没关系的”。

理由3:为什么父母要求我们的事情自己却做不到,我们指出父母的错误那就是顶嘴,而他们用吼叫的口气来教训我们就是循循善诱,在他们眼里,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只有一个,就是够不够听父母的话。

理由4:家里的事情父母很少和我说,总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时间长了,我也认为我们之间的代沟很大。我们现在叛逆一点儿,在他们眼中就叫“混”;我们现在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在他们眼中就变成了“胡来”。年龄的差距所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似东非大裂谷,无法逾越。

理由5:我根本没有办法和爸爸妈妈说话,对我的一些意见,他们总认为很荒谬,是狡辩、找借口,许多事情他们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也从来不愿听我的解释。

理由6:爸爸妈妈除了每天给我塞一堆好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问我学习的情况,这让我感到很厌烦,总感觉话不投机。聊天也聊不到一块儿去,我篮球打得好,喜欢在家里和他们聊聊NBA,可是他们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在家里爸妈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要把学习搞好,什么成绩了、作业了、考试了、分数了,我特别烦这些话题,在学校老师就已经给我们灌输得够多了,在家里还要受“折磨”。

理由7:他们还整天拿和我在一个小区的同班同学比较,总是和我说,你看人家怎么样怎么样,你又怎么样怎么样;“为什么同一个班,你这次考得没人家好?”类似的“质问”,让我感到非常厌烦,让我感觉什么都不如别人,搞得我一点儿自信都没有,对学习就更没兴趣了。

理由8:每次我鼓起勇气和爸爸妈妈说心里话的时候,他们总是先啰唆一大段的道理,还会摆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然后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我,实际上只有我赞同他们的观点,他们才不会继续说下去,如果我不赞同,他们就会一直往下说,直到我很不乐意地接受为止。所以我一般只和同学在一起谈心,感觉和同龄人一起聊天很轻松,可以各抒己见,而和父母呢,只有被强行灌输的份儿。

理由9:爸爸妈妈有时候还会很霸道,不容分说。上周刚开完家长会,他们回家就狠狠地批了我一顿,要是我不快点儿闭嘴,很有可能会有一场“暴风雨”。我真的受不了他们的火气。爸爸妈妈,你们就不能与我好好沟通一下吗?他们总是板着个脸,给我讲大道理。其实,对于大道理,不用他们讲我也懂。

理由10:如果我以后做了家长,我不会每天都对孩子板着一张脸,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对待他,我会和孩子做好朋友,和他聊天、谈心,让他把心里的想法和委屈都讲出来。一对能够理解我、能和我平等交流的父母,是我多么渴望得到的啊!

这就是现在大部分青少年对父母的看法,也代表了青春期孩子的心声,这些理由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在10岁以前是比较崇拜父母的,这时候教育他,他会觉得爸爸妈妈是“英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在心理上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瞧不起父母,面对父母的唠唠叨叨,他会感到非常厌烦;但到了二三十岁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对父母有所理解;30岁到40岁时,他对父母又有了爱;到了40岁以后,他才真正到了“常回家看看”的年龄。

而现在青春期的男孩就是处在一个从崇拜父母到“瞧不起父母”的阶段。

其实父母有时候就是代沟的制造者,让世界最伟大的爱在代沟中扭曲。张爱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不像大人这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点,时而健忘,才使我们流过了儿童时代,便把儿童时代的心理忘得干干净净。”张爱玲的话说明了父母对子女心理的不理解。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很多新知识是父母都不了解的,要虚心向孩子请教。在这样一个时代,社会的进步主要靠知识与信息传递,而不是靠经验来传递,所以,很多时候成年人的优势远不及孩子。试想,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比大人知道得多,并形成了许多成年人不具备的观念时,如果父母不懂得平等和尊重,而只是一味地强制,那么两代人之间怎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