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让男孩积极尝试,勇于创造

创新能力——让男孩积极尝试,勇于创造

1997年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说:“美国学生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有创新及冒险精神,往往能够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杨振宁说:“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育让我学会了创新。”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和少年班同学座谈时说:“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是要能带头,而不是人家带头你跟在后面走。这里,关键在于学得活,面要宽,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当成一种乐趣。”

不错,中国在基础教育方面,或许在对孩子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技巧方面做得比较出色,这使得我们的孩子在少年时期看起来更加成熟,但是等孩子到了青壮年时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创新能力时,我们最终发现自愧不如。可见,创新能力的缺乏对于孩子影响有多重要。这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一位教育家做过的一个实验:

教育家首先来到一家幼儿园,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点,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扣子、花生米、没有尾巴的蝌蚪,有的小朋友甚至撩开自己的衣服,说是自己肚子上的痣,令人惊叹于孩子的想象力之奇特。

接着教育家来到一所中学教室,在黑板上画了同样一个圆点,问教室里的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把答案仅仅局限在“小数点、分隔符”等课本里的东西上面。

最后,这位教育家来到大学,他问大学生们:“这个圆点是什么?”大学生想了很久,最后有人小心翼翼地回答:“可能是个小数点吧?”

相信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着无数个版本,我们也无法考证这个实验故事的可靠性,但它比一百个教育报告更能一语中的地道出了我们教育失败的症结所在。面对严峻的教育现实,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哪里去了?怎样才能把创造力还给我们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为孩子提高创造能力做点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