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孩与好朋友闹情绪时怎么办
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矛盾、摩擦,甚至会发生打斗。对于这类现象,家长通常有以下三种处理态度:
不理会型——“孩子之间难免会出现纷争,这没什么,不用管,过两天就好了!”
过度担心型——“谁敢欺负我儿子,我忍不下这口气,我得去找他算账!”
知心朋友型——“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能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当孩子之间闹矛盾时,以上是父母最常见的几种处理态度。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种处理态度有什么利弊:
第一种处理态度虽说可以培养男孩的独立处事能力,但也会让男孩在遇到交际烦恼时感觉求助无门,有一种无助感。久而久之,不利于男孩与父母敞开心扉地沟通。
第二种处理态度叫以暴制暴、以牙还牙,是极为不妥的。虽说表面上是在维护自家孩子,实际上是在教孩子睚眦必报。久而久之,会将孩子培养成不懂宽容、心胸狭隘之人,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极为不利。
第三种处理态度是通过与孩子沟通,了解事情原委,从而引导孩子解开心结、放下烦恼,以正确的姿态投入到人际交往中。这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又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最佳的处理办法。
10岁男孩安安被同桌推倒摔伤,妈妈得知事情的原委后,问安安:“你打算怎么办呢?”
“我想和他继续交朋友,因为他是我的同桌,我们平时关系挺好的。”安安说。
虽然妈妈觉得跟“爱动武的男孩”做朋友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基于尊重儿子的考虑,她还是点了点头。
妈妈对安安说:“改天你把同桌带到家里来,妈妈想看看他是怎样的孩子,可以吗?”
安安答应了。
这天,安安邀请同桌来家里玩儿,妈妈给他们准备了好玩儿的和好吃的。期间妈妈问安安的同桌:“听安安说,你们是同桌,关系还挺好的,是这样吗?”男孩点了点头。
“你喜欢跟安安玩儿吗?”男孩又点了点头。
“听说你喜欢推人,是不是很喜欢武术呀?武术里有一个‘降龙十八掌’超厉害……”男孩惊讶地羞红了脸。
“阿姨告诉你,‘推人’是不友好的表现,握手才表示喜欢。如果你喜欢和安安做朋友,你就不能推他,知道吗?”最终,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
后来,安安说同桌再也没有推过他。
如果这位妈妈得知儿子被人推倒摔伤,而生气地责骂对方,去学校找对方讨说法,或鼓动儿子不要跟对方交往,那么对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帮助,孩子也会失去一次学习处理人际矛盾的机会。聪明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通过耐心地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又鼓励孩子把同桌带回家,在恰当的时候委婉地提醒对方友善待人,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的礼物, 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力……”矛盾与冲突的过程,是男孩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化解冲突的过程,这对他们融入社会生活有着独特的价值。
那么,具体来说,当男孩与好朋友闹情绪、闹矛盾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