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

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会习惯性地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自然而然出现一种情况: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不同。例如,顾客认为营业员不尽职责,营业员却觉得顾客故意找麻烦;老板觉得下属工作不努力,下属却想:你给我那么点儿工资,还想要我多卖力呢?有了意见分歧,人与人之间就容易造成不理解,就容易发生冲突。

如果每个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置别人的立场于不顾,置别人的利益和感受于不顾,往往就会造成观点偏颇,做出的行为就很容易伤害到他人。反之,若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很多矛盾纠纷就可能迎刃而解。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地教育男孩多为他人着想,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学会关爱他人。

卡尔·威特是德国著名的天才少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曾经历过一件事,使他懂得了为他人着想。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卡尔的叔叔全家要去波尼那河旅行,他们邀请卡尔一同前往,卡尔非常高兴。可不巧的是,当大家准备出发时,卡尔的母亲胃病犯了,而那天卡尔的父亲又要参加一个会议,没办法在家照顾母亲。为了让大家安心去旅行,卡尔的母亲尽力装作没事的样子,但细心的父亲察觉出她的不对劲。

父亲把卡尔叫到身边,对他说:“你今天能不去旅行吗?因为你母亲的胃病发作了,你在家照顾她好吗?”卡尔听到这话,十分沮丧地说:“我才不要,你就是不想我去旅行,才故意说我母亲生病了的。生病的人怎么能笑出来呢?刚才妈妈不是对我笑着说,让我好好去玩儿吗?”

父亲生气地质问道:“难道你真的没看出你妈妈病得多严重吗?她刚才装着没事的样子,是怕你担心,怕你不能安心地玩儿。她这样为你着想,你忍心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吗?”

卡尔恍然大悟,这才想起母亲起床时苍白的脸色,吃不下饭,还说自己没胃口。想到这里,卡尔难过地说:“爸爸,您说的没错,妈妈确实生病了,我不去旅行了,我在家陪妈妈、照顾妈妈,陪她去看医生、吃药打针,陪她说话,等您回来,妈妈的病一定全好了。”

“那我就把妈妈交给你了。”说完,爸爸就出门了。

通过这件事,卡尔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学会为他人着想,去关心他人、照顾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是一种可贵的同理心,是一种博爱的精神,是关爱他人、善解人意的表现。10~16岁的男孩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不再是两三岁不懂事的孩子,家长不能一味地迁就他们,而应该有意识地引导男孩去为他人着想,去学习如何关爱他人。

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为他人着想,既是善良的表现,也是有教养的表现,更是高情商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总能让他人觉得很舒服,总能受人欢迎。因此,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让人反感,让人排斥,那就从现在开始,教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