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异性交往过密怎么办
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别意识也开始觉醒和逐步形成。在性意识发展的过程中,男生女生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有一种与有好感的异性同学相互接近、了解、交往并结为朋友的需要,产生互相吸引的心理,特别希望异性注意自己并获得对方的好感。
有个初二的男孩在日记中写道:“不知怎的,我近来一看到那个女孩,就不由自主地脸红心跳。我害怕遇到她的目光,就像小偷躲避警察一样,但又禁不住想多看她几眼。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她已经占领了我的整个内心,白天上课的时候,时不时地看她几眼,我就觉得心里特别舒服。我都没有精力去学习了,好像失去了她就像失去未来一样。我像一只没有目的的蚊子,到处乱飞……”
向往异性是青春发育期男孩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和心理现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丽而珍贵的内容,男女同学相处,是青少年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类异性间的交往,也是最富有魅力、最激动人心的,尤其对青春期的男女来讲,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所以,父母看到男孩与异性的交往越来越多,不免担心他会发生早恋。诚然,早恋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利少弊多,但父母切不可强行干涉,这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适当进行疏导,在尊重男孩情感的前提下,引导他处理好理智与冲动、友情与爱情、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才是万全之策。当然,父母更要注意的是,男孩与异性交往并不都是早恋,不要轻易给男孩戴上早恋的帽子。
心理学家认为,男女两性交往会产生神奇的异性效应,这种异性效应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性别角色的完善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异性效应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
1.互补效应
男孩和女孩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方式上都各有特色,能够互补,因此,他们的正常交往有利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彼此影响、完善自我,还能消除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培养少男少女健康的性心理。
2.约束效应
健康的异性交往,有助于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原本不修边幅的男孩,在与女孩交往时,会自觉地讲究整洁卫生,注意文明礼貌;同样,一个原本斤斤计较的女孩,在男孩面前,会表现得大方、可爱,懂得宽容待人。异性在一起活动时,会有一种内在的、无形的约束力,使双方都觉得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约束自己那些不合理、不健康、不完美的行为。长此以往,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作风,使自己向着文明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3.激励效应
男孩与女孩在一起,往往会对彼此都产生一种无形的激励力量,使他们都积极向上,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表现出应有的才能和品质。异性的激励作用有时还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可以帮助男孩克服逞能好强、骄傲自满的不良心理;同时也可以帮助女孩克服优柔寡断、感情脆弱等性格缺点。
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人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向交往更能丰富人的个性。多向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补充,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
如何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呢?父母要告诉男孩:
1.克服羞怯
春节期间,林女士带着上五年级的儿子参加小学同学聚会。有些同学也带了自己的孩子,其中有两个女孩年龄与林女士的儿子年龄相仿,林女士鼓励儿子与她们坐到一桌,聊聊学习和有趣的事,但儿子始终扭扭捏捏,不好意思。
在双方家长的一再鼓励和坚持下,林女士的儿子终于和两个女孩坐在了一起,但始终低垂着头,说话声音小得让人听不见。反观两个女孩,活泼健谈,彬彬有礼,让人喜欢不已。林女士有些生气,想当众斥责儿子,“你是不是男子汉啊,怎么和女孩说话都害羞,连个姑娘都不如!”但是转念一想,这样当众斥责儿子,会让他很丢面子,于是她耐心教导他怎么和女孩沟通才会受欢迎。
这之后,林女士特意经常带儿子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儿子的表现好多了。
与异性交往时要感情自然,举止大方,不失常态。初次见面的羞怯与退缩是难以避免的,家长不要武断行事,对孩子横加指责。但是,多次接触后仍然羞怯,就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因为只有恋人间才以羞怯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在正常的两性交往中,要注意克服不自然的羞怯心理,以免使正常的异性交往误入歧途。
父母可以时常带男孩出去“见世面”,帮助男孩创造与异性交往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去亲朋好友家做客,也可以邀请亲朋好友的孩子来家里玩儿。每次人不必过多,一两个就行,这样孩子既不会有压力,也会有更多表现的机会。父母还可以带男孩外出旅行,途中鼓励男孩去问路、登记住宿等。
2.真实坦诚
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坦荡无私、以诚相待,相互信任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异性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也就是说,与异性交往,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3. 文明交往,把握好分寸
男女同学在一起活动,互相尊重是最为重要的,同时言行举止要把握好分寸,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尽量予以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轻浮,也不要过分拘谨;在与某个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边关系的程度,不要走得“太近”,以免超越正常异性交往界限。另外,在交往中注意合适的仪表,穿着打扮不要过于成人化,而应保持青少年奋发向上的朝气。
4.在集体中交往
胡先生为了让上初中的儿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利用周末有意识地培养儿子对篮球、足球等运动的兴趣。因为这些运动是集体运动,是锻炼儿子在集体中与人交往能力的重要方法。儿子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与人合作的能力,更培养了活泼的性格。
对于青春期的男孩,父母应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与人交往。这样可以避免男孩与女孩单独的私下约会,以防青春懵懂的他们在私下的交往中过于亲密,以至于越过了正常男女交往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