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以后不断造福桑梓
作为舟山人,朱葆三始终不忘造福家乡人民。他乐善好施,造福桑梓,普济天下,远及海外。他在致富之后致力于慈善和公益事业,为家乡舟山做了许多好事,惠泽舟山人民:先后捐资兴办定海公学(今舟山中学),资助修撰《定海县志》;捐资修复祖印寺,修建成仁祠、南珍桥、状元桥;九次运粮赈灾,捐资组建定海医院;组建“舟山轮船公司”“舟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一生的业绩,彰显了一种好学敬业、创业创新的精神,热心公益、广做善事的爱心,支持革命、热爱民族的胸怀,回报家乡、造福桑梓的情怀。
在定海古城,南珍桥是人人皆知的一座桥梁,它位于人民南路北端,长12米,宽30米,无论位置和作用都似城区的“心脏”,是城内通往海滨道头的“咽喉”。在定海生活或者过往定海的人都绕不开这座桥,该桥附近很多建筑也以“南珍”命名,如南珍大厦、南珍菜场。
民国初年,朱葆三回乡省亲,带领邑人共同捐资将简易石桥改建为双拱石桥,畅通了城内到道头的交通。其中南珍桥的修建需要投入资金最多,故而朱葆三自己投入资金的同时,还发动定海籍商人乐南庭一起出资,两家共同修建。乐南庭的“南”与朱葆三的大名朱佩珍的“珍”合起来,便是“南珍”。1922年,朱葆三又出资将双拱石桥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1967年,因历史原因,该桥名被改作胜利桥。1986年,该桥又得到改建,恢复了南珍桥名,并加宽至30米。其实,朱葆三不单单出资修造过南珍桥,就连定海东门外的东美桥、西门外的西安桥、北门外的北宝桥,都与他有密切关系。
1902年,朱葆三在定海建立舟山第一所小学——申义小学。该小学于1945年被并入城关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即现定海小学。1998年,朱家后人捐资27.5万元成立定海小学朱葆三教育基金会,并设立朱葆三教育基金奖,助推定海区教育事业发展。朱葆三曾孙朱全卿近年来每年都会回来看一看。
1919年,舟山境内时疫流行。朱葆三捐资在定海组织临时时疫医院,从上海聘请西医来舟山施诊,开诊10日,收病员500余人。1921年,由朱葆三、陈箴堂、丁紫垣等人发起成立定海旅沪同乡会,朱葆三任会长,以敦厚乡谊、图谋公益为宗旨。1922年,岱山瘟疫猖獗,死者枕藉。朱葆三捐助银圆4000元,在岱西桥头资福寺办岱山医院,聘医3人,历时两月,日夜拯救灾民,分文不收,邑人称德。同年,朱葆三、刘鸿生、朱岚沁、王启宇等捐资创办定海医院,在定海成仁祠旁边建两层楼房一座,平屋五间,设床位20张,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有药房一间,化验室有显微镜一台。每年春秋两季施种牛痘,夏季打防疫针,贫者求医只收半费,住院费全免,且济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