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浚父子的身世
李拙子的父亲是“肃”字辈,名李肃铭。家谱记载“肃铭,字儆哉,光绪乙酉(1885)科拔贡,钦授内阁中书衔,诰封通奉大夫”。他“生于道光癸卯年五月廿三日”,“卒于光绪庚子年十月十一日”,即“1843—1900”。李肃铭,夫人马氏,妾陈氏,“俱合葬鹳峙溪”,即今鹳碶头一带。
李拙子有兄弟六人,分别是“哲嗣、哲诚、哲浚、哲颖、哲聪、哲惠”。从对儿子的取名看,李肃铭这位旧时代的老学究,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聪明、诚实,让书香之家后继有人。
长子李哲嗣,生于清同治丙寅(1866),卒于光绪辛巳(1881),配缪氏。李哲嗣少年成婚,但是不幸早夭,并无后嗣。
次子李哲诚,即慈善家李拙子。家谱记载,其“字寄桐,邑庠生,生于同治辛未(1871)”,卒于“民国卅年正月十八”,即1944年2月11日。配缪氏,生于清同治戊辰(1868)。封建时代,父母做主的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旧时芦花缪家也是大人家,曾经有“五世同堂”之誉称,故勾山李家和芦花缪家结成儿女亲家十分正常。奇怪的是,家谱中并没有记载李拙子娶日本洋媳妇的事情。据传,李拙子曾赴东瀛进修学习,其间,结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在日本,他充实了民主主义理想,拓宽了视野,并收获了爱情,他与日本女子松本英子相恋并结为伉俪。可能这一段跨国婚姻难以被旧时代的老学究所接受,而且如何表达这位“洋媳妇”的身份和家庭地位,似乎也成为一桩难事。因此松本英子这个来自日本的舟山媳妇,未能进入李氏家谱。或许是李拙子这位具有民主科学先进理念的“海归”,对“自己的真爱”是否进入家谱也并不在意吧。
李拙子和缪氏生育一子,名谋烈,字延武。李延武毕业于日本青山学院英文专科。他生于清光绪丙申(1896),卒于民国庚申(1920),仅仅度过自己的24个春秋。据说延武是自杀身亡,悲痛欲绝的李拙子为纪念爱子,于1921年耗资4500银圆,在家乡独资建造了一座小学,并以爱子的名字命名为“延武小学校”(即今勾山中心小学前身),并将其拥有的阜泰典股本银5000余银圆、阜泰典屋全部五分之二的股息和房息充作学校常年经费,行施义务教育,培养乡亲的子弟。
李哲浚是李肃铭的三子,家谱记载:“字子川,附贡生,授户部主事,钦加二品顶戴赏戴花翎,任江宁劝业道,民国大总统委任吉林省财政厅长。”李哲浚生于清光绪乙亥(1875),卒于民国己未(1920)三月二十五日。葬黄雉山屋前。配朱氏夫人。李哲浚没有育子,过继了胞弟李哲颖的长子李谋诒为嗣。李谋诒,字超然,生于光绪壬寅(1902),配大展庄翁颐公次女。继室张翠球。
李哲浚的胞弟李哲颖,即四公子,“字莲卿,国学生,钦加太常寺博士衔”,生于清光绪丙子(1876),卒于1952年,配许氏。其生五子,谋诒(继出)、谋谐、谋杰、谋(继出)、谋衡。并育有四个女儿。长适马,次适丁。五子之中,李谋谐,字匡一,生育两子,圣光(字廉隅)、圣明(字廉州)。李谋杰,字菊人,生于清宣统辛亥年(1911)。李谋衡,未娶妻。
李肃铭的五子为李哲聪,字幼同,国学生。生于清光绪壬午(1882),卒于1951年三月。配陈氏,继胞兄李哲颖的四子谋为嗣。谋
,字鹭西,生于民国甲寅(1914)六月,配韩氏云霞,生一子,名圣心,字力行。
李肃铭的六子为李哲惠,字子厚,生于清光绪丁亥(1887),卒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先后娶吴氏、柴氏,其中柴氏生育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