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泰国创业的第一代定海商人
泰国与舟山,其实亦蛮有缘分。近代以来,有一些舟山海员在南洋跑船,带动了两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产于定海白泉的皋泄香柚,又名宫宝文旦。据考证,其母树系泰国柚果的种子自然繁殖而成。20世纪30年代初,定海白泉镇皋泄村庙后庄船员庄宝川,从南洋回乡带回泰国柚果,食后,种子落地,生根发芽,竟然演变成舟山市的地方名柚。
在旅居泰国的众多华裔群体中,一直以潮汕地区华侨为多,来自苏浙沪地区的华侨向来属于较小群体。至20世纪初,一些定海人开始旅居泰国。
到暹罗国王拉玛五世在位的时候,由于这位国王励精图治,改善民生,因此经济发展较快,随着宫廷、庙宇和国家公共设施的大量兴建,对建筑、木器家具、木器雕刻等专业木工需求大大增加,而拉玛五世本人对中国江浙一带精湛的木业工艺仰慕已久,特高薪延聘上海、宁波一带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前往泰国创业,其中可能就包括一批舟山的木匠大师。
这些勤劳的江浙先民,用灵巧的双手搭建起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世皇柚木行宫,又称“威玛曼宫”。这座宫殿开建于1900年,它全部使用质地最优的泰国金柚木,却没有一根钉子在上面,堪称木艺精品。这座让世界各地游客流连忘返的泰国名胜,蕴含着我们江浙先民的心血和智慧。
营建五世皇柚木行宫的巨大成功,让江浙木业在泰国民间也声名鹊起,木器家具的需求量也猛增,江浙木工不仅走进宫廷豪门,更多的是走进寻常百姓家。来自江浙的乡亲越来越多,其产业也从木器业拓展到纺织、木漆、商贸等各行各业。
江浙木工修建的五世皇柚木行宫
乡人渐多,族群壮大。旅泰苏浙沪人士,地域相近,语言相通,在异国他乡谋生创业,乡谊也愈发显得珍贵。据资料记载,1924年,由侨居泰国的商人王明福、王明涛等浙江、江苏省籍人士,在为旅泰江浙乡亲提供丧葬服务的江浙山庄基础上,发起创建江浙会馆,并获泰国政府批准注册,其宗旨是“为敦睦乡谊,促进团结,推进福利”。创会初期规定其领导机构每届任期两年,实行执监委制,设主席一名。王明福当选为第一任主席。而继爱国侨领王明福之后出任江浙会馆主席的,还有两位定海籍商人,一位就是定海望族沈家的后人——沈养园,另一位吴瑞云则是王明福的亲戚。王明福、王明涛、沈养园、吴瑞云,他们都是以经营木器起家的定海籍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