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木器,沈养园赚得第一桶金

二、经营木器,沈养园赚得第一桶金

沈养园

沈养园和民国国会议员沈椿年、定海女子小学校长沈毅都有亲戚关系。论辈分关系,沈养园是沈椿年和沈毅的堂侄。

定海沈家的太公沈有庆,以经营盐务起家,他生育有四子,名沈豫、沈震、沈观、沈咸,分为元、亨、利、贞四房。其中元房沈豫生一子,名沈岳年,号松波。沈岳年又育一子五女,其中一子名沈天颐,字养园,排行老三。沈养园,1897年出生于定海。

定海沈家是书香门第,对教育向来重视。沈养园的两个小阿爷——沈震、沈咸(即沈熙廷),一个是晚清举人,一个还中过进士。沈养园自小就被父亲送往上海读书,他中学读的是上海名校澄衷蒙学堂(即今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这是著名民族资本家叶澄衷先生于1900年在虹口创办的学校,开办费就花了规银十万两,这是上海第一所由国人开办的班级授课制学校,学校后来还设有师范科、商科等培养专门人才。胡适、竺可桢等都曾经就读于澄衷蒙学堂。

舟山地方文史研究者李仁娟,从沈家后人处采访获悉,沈养园中学毕业后在证券公司炒股票,可是时运不济,1927年炒股亏了大钱,无奈跑到定海老家典掉祖宅还债。虽然炒股失败,但是已经成家并育有两个孩子的沈养园,并没有颓丧,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闯荡南洋。沈养园的天津岳母给了他经济支持,1930年沈养园携妻儿辗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地,最后定居暹罗。在那里,他遇到了定海老乡王明福,这是一位急公好义的侠义哥。1912年就闯荡南洋的王明福,经过18年的打拼,已经在泰国站稳了脚跟,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广博的人脉关系。

老家在定海桑园弄的王明福和沈家相距并不远,如今在泰国,王明福有心照顾他。王明福的善结人缘在暹罗也是出名的,他给予这位远道而来的小弟无私的帮助。在王明福的提携下,沈养园也开起了一家木器分店。沈养园从国内招募工人,利用泰国丰富的林木资源加工木器,经营得非常不错。沈养园在异国他乡淘到了第一桶金,可以说王明福是他创业的引路人。

沈养园挣到了钱,经济状况迅速改善,社会地位也提高了。他要效仿定海老乡王明福大行善举,打造自身公益形象。在泰国,天华医院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公益性中医院,沈养园担任这所医院的董事,并向医院提供大量的捐赠。天华医院开办之初为纯中医医院,中医师大多聘自中国,轻症患者诊后赠药,重症患者则住院治疗。所用中药为购自中国的地道药材,并聘用配药人员炮制。1934年还增设了西医部。该医院收住的病人多是年老体衰、贫苦多病的华裔,其施医给药全部免费。对住院期间病逝者,院方还负责善后,并负责其开支。

继王明福之后,沈养园成为江浙会馆的第二位主席。有史料记载,沈养园1938年间为江浙会馆主席。1938年春,国民党抗战将领丁培纶,曾以广东陆军慰问华侨专员到南洋宣传抗战并募捐。丁培纶曾在5月18日的日记中记载:“四时赴江浙会馆的欢迎会,主席为沈养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