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谋实业,魂归兮故乡
随着张人骏调任两江总督,去了南京,李哲浚也终于在张人骏的竭力保举下,就任江宁劝业道。劝业道是一个掌管全省农工商业及交通事务的重要官职,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以后在各地增设的一个地方经济部门。
在南京,李哲浚也是大有作为。先是参与兴办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担任会办的李哲浚接手招商引资的重任,设法筹措资金。人手不够,他还把表弟马瀛请来做帮手。其间,李哲浚在发展江苏农业方面也是花费心血,他以振兴实业为职责,上任伊始,见大江南北满目荒凉,派员开展荒地调查,积极筹办垦务,设立江苏宁属农务总会,推广农业试验场,发展植茶试验场,并建立南洋茶务讲习所,专收茶商及茶农子弟,延请专门教员,编辑讲义,悉心教授,提高江苏茶叶生产水平。他还派员赴武汉一带调查茶叶商况,并提出发展华茶出口的对策建议。他主笔撰写的题为《呈度支部、农工商部整顿出洋华茶条议》的调研报告,先后被刊登在当时的《申报》《东方杂志》《北洋政学旬报》等报刊上,这篇七千多字的报告在实业界引起极大反响。在南京期间,他还编著了一本《中国商业地理》,宋教仁评价此书“搜罗富足,调查精详,于交通物产二事尤为翔实,可谓商业家参考良籍”。
辛亥革命以后,向来支持维新的李哲浚,摇身迈入民国政府,后出任吉林省财政厅厅长。不久离职,闲居上海,其寓所在南成都路辅德里。
在上海,他曾被军阀卢永祥聘为淞沪护军使署顾问,1920年5月,在北京公干时不幸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五岁。李哲浚没有育子,过继了胞弟李哲颖的长子李谋诒为嗣。据家谱记载:“李谋诒,字超然,生于光绪壬寅(1902),配大展庄翁颐公次女。”
勾山东洋楼——李拙子故居
李哲浚去世后,魂归故里,葬于普陀勾山“黄雉山屋前坐东北向西南”。
随着晚清历史档案的不断呈现,关于李哲浚维护海权、兴办实业、倡导维新的诸多资料也随之浮出水面,这是一位值得舟山文史界好好研究的历史人物,复原他的历史痕迹,在浮光掠影之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观察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现实场景。